氨基功能化纳米FeO磁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co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得到粒径为~20 nm,分布较为均匀的纳米Fe3O4颗粒;进一步采用悬浮聚合法对纳米Fe3O4颗粒进行高分子包覆,得到带有环氧基功能团的高分子固载化Fe3O4复合材料;再通过环氧基的开环反应将有机功能基团(—NH—,—NH2,—N<)结合到高分子层表面,从而得到氨基功能化纳米Fe3O4磁性高分子复合材料(简称:NH2—NMPs)。通过改变NH2—NMPs合成过程中有机功能基团乙二胺(EDA)的用量、功能单体缩水甘油基甲基丙烯酸酯(GMA)的用量、交联剂二乙烯苯(DVB)的用量、胺的种类及纳米Fe3O4磁核的含量制备了五个系列共22种NH2—NMPs,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XRD)、热重差热分析(TGA)、红外光谱分析(FTIK)、比表面积测定(BET)、有机元素分析(EA)等手段对NH2—NMPs的形貌、磁性、组成、结构和比表面积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材料的平均粒径为30~50 nm,磁响应性良好,保持了Fe3O4的尖晶石结构,在~30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系统地研究了NH2—NMPs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六价铬(Cr(Ⅵ))的吸附性能,并综合考察了NH2—NMPs合成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r(Ⅵ)溶液体系pH值、初始浓度、共存重金属离子和吸附温度等对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结合材料吸附前后的形貌、磁性、组成、结构等表征,探讨了NH2—NMPs对Cr(Ⅵ)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含Cr(Ⅵ)溶液体系pH值的增加和Cr(Ⅵ)初始浓度的增加,NH2—NMPs对Cr(Ⅵ)的吸附效率减小;所合成的NH2—NMPs中对Cr(Ⅵ)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70.4 mg·g—1,是文献报道的同类材料最高值的33倍。当Cu(Ⅱ),Zn(Ⅱ),Ni(Ⅱ)与Cr(Ⅵ)共存时,NH2—NMPs对Cr(Ⅵ)的吸附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材料对Cr(Ⅵ)的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和熵增过程,遵循Langumir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材料对Cr(Ⅵ)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速率方程。NH2—NMPs对Cr(Ⅵ)的吸附机理涉及静电相互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配位相互作用过程。对吸附后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研究表明,材料的重复利用率高,循环利用8次之后,吸附效率仍大于96%;吸附后材料对苯甲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催化氧化性能,可以实现“变废为宝”。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学位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