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波特(1980)提出基本竞争战略的概念及类型以来,学术界研究竞争战略的热潮不断高涨。由于波特并未明确指出哪一种竞争战略最优,使得基本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成为战略管理领域争论的重点。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企业,究竟选择哪种竞争战略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不同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兴产业看成是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复兴和抢占新一轮国际经济制高点的核心产业。面对危机,中国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构想,并将其作为本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新方向,强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江苏作为中国几大重要省份之一,无论是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还是战略地位在全国都举足轻重。在立足国情、省情的基础上,为了抢抓机遇,努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江苏发布了《“十二五”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确定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自此新兴产业取得良好进展,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但同时,同质竞争激烈、盲目投资、生产成本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很多新兴企业经营绩效低下,竞争力不强。在此背景下,将基本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纳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特殊产业,寻求最佳竞争战略,对于提高江苏省的产业竞争力和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选取江苏省2010-2012年420家有效的上市公司样本,从中进一步筛选出共28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样本。通过探讨新兴产业的发展概况,新兴产业与非新兴产业以及自身内部差异等问题,重点建立回归模型。分别以会计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和主营业务利润率MOM)以及市场绩效指标(Tobin’sQ)作为被解释变量,以相对主营业务成本率和相对研发支出比例作为解释变量来衡量低成本和差异化战略,着重考察波特的两种基本竞争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采用低成本战略能带来上述3个企业绩效指标的显著增长。二,采用差异化战略能显著提升主营业务利润率 MOM和市场价值Tobin’sQ,但并不能带来 ROE的显著增长。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采用低成本战略的绩效影响要显著高于差异化战略,即选择低成本战略较优。这可能归因于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追求差异化的高创新,容易忽略成本,而创新通常具有长期性和高风险性,短期内(2010年以来)不易带来企业绩效的显著提升。最后,针对研究结果为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