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CoCr喷涂层织构化表面的疏水性与摩擦学性能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技术中,迫切需要提高PDC钻头的防泥包性能和耐磨性能。超音速火焰喷涂(HVOF)技术制备的WC-Co Cr金属陶瓷涂层具备优异的耐磨、耐蚀性能和良好的结合强度,适于对PDC钻头钢体进行强化,但需要提高其表面的疏水性能从而改善泥包问题。本研究利用超音速火焰喷涂制备了厚度为200μm的WC-CoCr金属陶瓷涂层,采用砂纸研磨来改变表面粗糙度以及激光表面织构的方法对涂层表面进行改性,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原始涂层的横截面形貌,白光形貌仪表征织构化涂层的三维形貌。通过接触角测试和摩擦实验测试其疏水性及摩擦学性能。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增大表面粗糙度可提高表面的疏水性。接触角CA与粗糙度Sa呈现正比关系,涂层表面发生了从亲水性到疏水性的转变。泥浆润滑摩擦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的增大会导致摩擦系数增大,磨损体积略有减小,但总体差别不明显。在摩擦过程中主要发生粘着磨损,同时伴随着氧化。(2)经过激光织构处理的表面疏水性能均明显提高,间距100μm的网格织构接触角最大,在干摩擦下的具有明显的减摩作用。织构覆盖率R随着织构间距的减小而增加,CA值随织构覆盖率增加而增大。CA值的增加是由于表面形貌和化学组分变化的共同作用所致。干摩擦下每种织构的摩擦系数随着间距增加而增加,相同间距的网格,沟槽和凹坑的摩擦系数依次增加。在泥浆润滑条件下,三种织构的摩擦系数均高于原始表面。干摩擦下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粘着磨损和氧化磨损。在泥浆润滑下,织构表面主要发生三体磨损。(3)氟硅烷修饰过的网格织构表面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疏水性及减摩性能。接触角随着织构覆盖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改性后的接触角全都表现出疏水性,间距40μm,宽度100μm的织构与去离子水和钻井液的接触角最大,分别达到138.22°和125.5°。去离子水与改性织构表面的接触角结果与Cassie模型的理论值θc非常接近。泥浆润滑摩擦实验结果表明,在织构宽度或间距相同时,织构覆盖率越大,摩擦系数越小,且织构表面的摩擦系数基本小于抛光涂层表面。但是织构覆盖率增大,磨损体积也相应增加。主要发生的是三体磨损。
其他文献
福利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如何获得最有效率的社会排序,它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深远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既不能盲目学习西方那样建立高福利的社会
本文针对卫星通信对毫米波功率放大器的需求,提出了一种V波段功率合成放大器设计方案,并通过仿真及测试工作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首先,在综合考虑行波管与固态放大器的性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