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物好氧堆肥过程因子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feiw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培养微生物仅占自然界微生物的0.1%10%,不能很好地反映自然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原始状态。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的发展,以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为代表的基于16S rDNA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方法逐渐被应用于各种复杂生态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本研究从农业废物垃圾好氧堆肥样品中提取出混合菌群的总DNA,粗提DNA经过纯化后,采用GC-338F/ 518R引物进行PCR扩增,采用DGGE对16S rDNA基因片段进行电泳分离,得到农业废物垃圾堆肥过程中细菌种群多样性的信息。应用QuantityOne2.0和Canoco4.5软件对获得的堆肥细菌种群数据与堆肥过程因子:环境温度、堆体温度、pH、含水率、水溶性有机碳(WSC)、C/N、水溶性氨氮(NH4+-N)和硝氮(NO3--N)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做出样点、种群与堆肥过程因子的二维排序图。冗余分析的目的就是检验哪些堆肥过程因子或组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我们堆肥样品中细菌种群的变化。对细菌种群与堆肥过程因子关系特性的认识将会极大增强我们对农业废物堆肥化处理过程的理解。基于RDA分析结果绘制样点、细菌种群与过程因子的二维排序图,清晰而直观地反映细菌种群、样点与过程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细菌群落(样点)以堆肥过程因子为梯度大体可划分为升温期(1d2d)、高温期(3d11d)、降温期(12d18d)和腐熟期(19d36d)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均有对应细菌种群存在。不同的堆肥过程因子对细菌种群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NO3--N>堆体温度>WSC>C/N>NH4+-N>含水率>pH>环境温度,其中堆体温度、WSC、NO3--N与NH4+-N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N与pH则为显著相关(P<0.05),含水率与环境温度相关性不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陶瓷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结构陶瓷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热膨胀系数,在经历大的温度梯度时会产生热应力,对材料的结构造成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对人体内和动物体内原本营造的正常激素功能施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作用的物质,又称为“环
广西环境是我国西南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区域。受当地居民对生产和对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要求,探索在多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开展农业活动。本文选择采用盆栽方法种植甜高粱,研究在农田土壤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下对甜高粱生长、生理特性指标的影响,及其对Pb、Zn、As等多种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效果。同时,深入研究在单施化肥和添加外源有机质(秸秆、有机肥、350℃厌氧烧制成的生物炭)配施NPK(氮磷钾)肥处理后,土壤pH值
学位
土法炼锌虽已淘汰,但炼锌废渣的后遗危害并没有消除。本文以理化分析与生物监测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为研究手段,选择贵州省黔西北土法炼锌区炼锌规模较大的赫章县、威宁县、水城县
通过水的自然循环,其他各类水体中的污染物都可能汇集到海洋中去,这决定了海洋体系中污染物的复杂性;同时也决定了海水中有机物痕量级的特点。但痕量不意味着污染性小,这些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生物累积性,会一点点的侵蚀海洋环境和人体健康。所以目前对多组份、低浓度的海洋环境中有机物的检测要求显著提高。活性炭纤维型固相微萃取(ACF-SPME)技术是基于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发展起来的,适于海洋样品的检测,既
以改革开放为界,思想领袖陈独秀在五四纪念中受到的评价存有巨大“反差”.此前,思想领袖陈独秀的贡献被遮蔽;此后,思想领袖陈独秀被冠以“第一个”“发起者”“旗手”的称号,
本文选取二元MoSi2和三元(Mo,Nb)Si2过渡族金属二硅化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悬浮区熔法制备单晶体。研究分为:1.C40结构单晶体中NbSi2/MoSi2双相层片结构形成机制;2.少量Cr添
目前,镁合金作为可降解植入体材料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的关注。限制镁合金应用的主要问题是镁的化学性质过于活泼,在人体内降解过快。人们希望可以有效地控制镁合金的腐蚀速
生物制氢技术以清洁性和经济性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在连续的制氢过程中产氢菌体易流失,为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制氢系统,除筛选高效产氢菌种外,生物量的保持成为生
采用溶液燃烧法制备出了纳米铁酸铜(CuFe2O4),探索了反应的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包括还原剂与氧化剂的比例即Cit/NO3-的比值、煅烧温度等;为了提高产物的分散性,在柠檬酸溶液燃烧法中引入可溶性无机盐作为分散剂,通过盐助溶液燃烧法制备了分散性较好的纳米铁酸铜。在已探索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铁酸钴(CoFe2O4)和铁酸镍(NiFe2O4)。实验中利用红外光谱分析(IR)、X射线衍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