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FDM的全双工中继传输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b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4G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民用,5G技术正在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譬如无人驾驶、物联网等受到广泛的关注,未来对无线通信的要求将是可靠性更高、传输时延更低、带宽更宽、覆盖范围更广。全双工中继传输方案中,设备将在同一时隙、同一频段内进行消息的接收与发送,与半双工中继传输方案相比,在理论能将频谱效率提升一倍,能有效解决目前频谱资源紧张的现状,是5G的潜在技术之一。限制全双工中继传输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是中继节点环路自干扰信号的存在。许多科研团队在自干扰消除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现有的自干扰消除技术仍不成熟,依旧有剩余环路自干扰信号存在。剩余环路自干扰信号在中继节点中,会因为全双工同时同频收发模式而被无限次迭代,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针对此现状,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单向、双向全双工中继传输系统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首先基于单向全双工中继传输模型,数学分析全双工中继信号的迭代表达式,提出了全双工中继等效多径方案,利用OFDM的循环前缀对抗多径,降低剩余环路自干扰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同时借助接收信号信干噪比最大化获得中继最佳放大因子的求解公式,并通过仿真对比分析单向全双工中继传输最佳放大因子和等效多径方案的传输性能。接着在双向全双工中继传输模型下,验证中继等效多径方案的可行性,推导出双向全双工中继传输中的最佳放大因子求解方法,并通过仿真分析双向全双工中继传输系统的性能,对比单向、双向全双工中继传输系统的异同。上述方案皆基于理想信道估计情况进行分析,本文接着研究了全双工中继传输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性能表现。针对实际应用场景中信道随时间变化的现象,本文提出了基于信道预估计与信道监听方案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系统设计。文章通过仿真,对比实际信道估计与理想信道估计情况下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系统的误码率性能,证明在节点信噪比较高或自干扰抑制水平较低时,信道预估计与信道监听方案能使系统获得理想性能,并指出节点剩余自干扰信道估计的重要性。最后,在USRP&MATLAB软硬件平台上,搭建基于OFDM的全双工中继传输系统,通过实验证明全双工中继传输的实际性能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Sb2Te3和Sb2Te作为重要的相变材料,由于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而被广泛使用。例如多媒体数据光盘(DVD)和CVD中,通过研究其热传导并分析其机理,不但可以扩展相变材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电网的发展,自动化、可监控、用户节点之间电能信息双向流通、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传输的需求,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逐年上升。’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与国家可持续发
目的:本研究以基底节区ACI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UPLC-Q-TOF/MS技术,对血清生物样本进行无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寻找基底节区ACI的差异性生物标志物并研究针刺干预效应。方法:1.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符合要求的基底节区ACI患者35例(脱落5例)作为疾病组,收集患者治疗前血液样本,在2小时内进行处理,分离出血清,然后将装有血清样本的冻存管置于-80℃冰箱中封存。同时收集25例健康人血清样本作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35(IL-35)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转染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影响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1.采用I型胶原酶消化法获取小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
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水浴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铁掺杂比例的纳米二氧化钛微粒(Fe-TiO2)。在最佳铁掺杂比例的条件下,通过改变水浴条件,如水浴处理温度和水浴pH值,
原花青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天然多酚化合物的总称,由不同数量的儿茶素、表儿茶素单体及各自没食子酸酯聚合而成。原花青素含有众多酚羟基基团,表现出优良的抗氧化活性
简要介绍了哌嗪的物化性质、生产现状以及相关用途。目前,哌嗪的应用领域除传统的医药化工方面外已拓展到环保方面。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对哌嗪合成工艺路线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本文以黄土丘陵区典型地域榆中县为研究区,首先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区位特征指数等,对榆中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其分布规律以及存在的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增加,两者影响大气的辐射平衡、云和降水,从而对热源的变化造成影响。以东亚为例,气溶胶和温室气体对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