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每天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影响极大。室内空气污染(IAP)是危害健康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全球4%的疾病负担归因于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负担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在中国的贫困郊区、农村、和高寒山区,室内空气污染是主要的致病原因,特别是儿童和妇女肺部疾病负担非常严重。在农村地区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在炊事和家庭采暖中不适当和低效率地使用劣质能源如煤和生物燃料(木材、牛羊粪、秸秆)而产生的。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 Institute)估计,发展中国家仍然有60-90%(约35亿)人口使用生物燃料。在中国,木材、牛羊粪、秸秆等生物燃料是许多农村地区的主要燃料。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096,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对全国居民的健康总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对农村大气,特别是农村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室内空气污染,尚未有较深入的研究报道。因而研究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及其危害,探索有效、可行的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农村地区炉灶燃料特点和室内空气污染相关认知、态度和行为,运用格林模式对其进行诊断,探索预防农村室内空气污染的有效干预策略。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甘肃省徽县三个乡18-65岁农村妇女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同时在每个乡随机抽取两所小学,对3—5年级学生进行集中自填问卷调查。 本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妇女和小学生对室内空气污染的认知水平低,运用格林模式的诊断表明:目标地区的关键行为是使用火盆和使用结构不合理的柴灶,关键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认知因素,同时环境因素也对行为产生影响。 结论:控制农村室内空气污染应因地制宜,充分运用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宣传室内空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利用学校健康教育促进社区健康教育,综合运用社会动员、同伴教育和创新扩散理论促使农村妇女改变与室内空气污染相关的危害健康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