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前场任意球、角球攻守技战术运用的研究

来源 :西安体育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意球和角球战术早已成为现代足球比赛进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其攻守技战术的发挥,是决定一场比赛几个关键点之一,高效利用每一次任意球和角球机会,是高水平比赛中各球队制胜的关键所在。本文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发、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64场比赛中任意球和角球攻守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回放64场比赛录像,分析统计任意球和角球在比赛中进攻与防守技战术变化情况,针对统计指标及比赛实际运用情况,研究探讨任意球和角球攻守技战术变化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第20届世界杯任意球和角球的进球数占总进球数的20%,与任意球、角球有关的进球约占总进球数的1/3。任意球进球数创近5届世界杯新低,角球进球明显占据定位球得分的主体优势。2.近4届世界杯任意球进球数逐届减少,究其缘由:第一,战术的挤压,使得正对球门的前场任意球减少;第二,任意球大师逐渐稀缺;第三,高科技的介入,比赛用球本身材质的变化,使得罚任意球难度加大。3.第20届世界杯在任意球和角球的技战术运用与发挥上,欧美球队的表现明显要优于其他大洲各队的表现,进球数占任意球、角球总进球数的2/3。4.第20届世界杯任意球直接射门以弧线射门和大力射门方式为主,罚球区域主要在13区和14区,射门脚法多采用脚背正面和脚背内侧罚出内弧线和直线球,射向球门1区和3区最多。5.第20届世界杯任意球间接配合主要在边路及距离球门30米附近区域运用次数较多,以传中抢点为主,一传起高点罚向球门中路,多为内弧线和直线,落点主要在3区、4区、5区和6区,中路争抢头球射门。6.距离球门30米以内的任意球防守必排人墙,排列人数为2到6人不等。其中3区、4区、5区、6区排列人数多为5到6人,7区、8区、9区、10区、13区和14区以3到5人为主。陡坡形和高度平均形排列运用次数较多,并且整体全力起跳防守效果较好。7.角球进球集中在比赛临近结束时段,长传角球主要罚向球门中路和后点,以内弧线和外弧线为主,落点4区、5区、6区、7区、9区和10区。后卫队员争抢第一点头顶球是射门的主要形式。战术角球以3到4次传切配合形成射门及进球效果最佳。8.角球的防守中,前后门柱安排1到2名防守人员,起高球罚至禁区内防守人数8到10人层次性整体紧贴防守效果最好。对于立体高点和要害空间的防守以多防一,针对性的集体防守为主。
其他文献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30例,在知情同意条件下孕妇自主选择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利凡诺进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的排放给人类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尤其是印染废水,因此寻求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一种新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应用磁
我国政府对环境问题十分关注,采取了许多有利于环境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但迅速增长的污染,不断增加的人口,都在为严峻的环境状况增加巨大的压力。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一些地区
随着广播统一监管平台的发展和行业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许多繁琐、重复的工作逐渐交由计算机来完成。本文通过提取全国广播运行图数据对广播监测任务进行导出,以准确、全面、高
自2014年以来,热门体育赛事的转播权成为各大媒体方竞相争夺的资源,由此赛事转播权不再只是为电视媒体所专属的概念,新媒体的介入使赛事转播权的定义具有了新的内涵。中国媒
<正>当今护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合格满意的护理人才。随着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护理教育作为现代医学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理本科人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美术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稿)》认为:“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以培养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为目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美育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发现美   众所周知,艺术均来自于生活现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只要我们留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地加强,对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来严格,这些加速了环境监测由传统的人工监测向自动在线监测发展,也促进了海量数据的涌
汞是一种剧毒性、高挥发性、在生物体内和食物链中具有永久累积性的有毒物质,在环保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煤的燃烧是大气汞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气态单质汞
<正>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虎杖、花生等多种植物中的一种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以新鲜葡萄皮中含量最高,其化学名称为3,5,4′-三羟基二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