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近年非常重视学校教育中的思维能力培养,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尤其是现行版学习指导要领提倡以国语科为首,通过充实语言活动培养思维能力以来,思维能力培养成为小学国语教育领域炙手可热的关键词。但迄今为止,中国对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政策、理论、实践知之甚少,深入日本小学国语课堂,基于课堂观察开展的思维能力培养研究更是罕见。另外,中国近30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虽然都要求培养思维能力,但并未明确指出如何培养思维能力。从现状来看,中国无论是思维能力培养政策力度、还是思维能力培养研究及实践的热度与成熟度都不及日本。因此,有必要对日本的小学国语教育的思维能力培养开展深度研究,给中国的思维能力培养在政策制定、理论完善、课堂落实、教师专业发展上提供借鉴。本论文第1章回顾日本近30年的思维能力培养政策之后,指出国语教育领域执行旨在培养思维能力的“充实语言活动”思维能力培养政策时,存在“语言活动形式化”问题,认为现行版国语学习指导要领未对语言活动的质量作出明确的要求是导致该问题的原因之一,而教师自身缺乏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和能力是更主要的原因。教师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也是政策的“制定者”。即教师不仅是外部领域的宏观或中观教育政策的被动接受和实施者,也是课堂上的微观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教师基于自身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制定微观教育政策,在课堂上通过教材、话语和板书等媒介实施其政策。本研究认为教师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要素,要解决“语言活动形式化”问题,首先必须加强教师对思维能力培养政策和思维能力培养理论的认知。由此提出以下三个研究课题。课题一:如何认识文部科学省提倡的思维能力培养手段?迄今为止的培养手段之间有何关联?培养手段与国语教育的本质及其目标有何关联?课题二:何为国语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且根本的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课题三: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的思维能力培养已有哪些研究成果?此外,要解决“语言活动形式化”问题,还必须提高国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开展思维能力培养的能力。对于未亲身经历过思维能力培养课堂的国语教师而言,很难仅凭对抽象的政策和理论的认知开展思维能力培养实践。因此,基于以上三个课题的认识,有必要对擅长思维能力培养的国语教师的课堂开展个案研究,呈现并分析具体动态的课堂,总结出可借鉴的经验。基于这个考虑,提出课题四。课题四:擅长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国语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哪些因素支撑其开展思维能力培养课堂?上述研究课题与论文章节的关系为:课题一至课题三主要对应第3章。课题四主要对应第2章、第4章至第7章。以下按课题顺序介绍本论文的概要。对于课题一,本研究分析了近年日本文部科学省提倡的思维能力培养手段(“充实语言活动”、“主体性?协同性学习”和“主体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与日本国语教育的目标?本质(“语言主体的确立”)之间的关联。认为语言主体的确立发生在个体通过语言与未知世界关联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中,个体内部不断上演着同化和变革的作用。主体性学习主要对应于同化作用,协同性或对话性学习主要对应变革作用。对学习活动的质量提出明确要求的“主体性?协同性学习”和“主体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这两个思维能力培养手段通过引发个体内部的同化和变革作用,使语言主体在不断自我完善中得以确立。在这个过程中,国语教育的本质与目标得以实现。对于课题二,本研究从思维的定义入手,探讨了思维的发生、发展、结果对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指出思维开始于与未知的相遇,思维的过程是个体内部不断同化和变革的过程,而思维的结果是个体的确立。基于这个认识,本研究认为思维对思维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是:让学习者与未知相遇,促进学习者内部的同化和变革的作用,让学习者确立自我的语言主体身份。对于课题三,本研究梳理了有关日本小学国语教育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的既有研究成果,发现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研究。第一种是提出学习者在小学阶段、以及小学低?中?高年级的各个发展阶段应该着重掌握的思维能力要素的研究。第二种是将思维工具运用于国语教育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第三种是由教材说明、授课计划、课堂过程等内容组成的思维能力培养实践记录型研究。以上三种研究中尚未发现基于长期课堂观察数据,对某个教师的思维能力培养课堂开展的质性个案研究。课题一与课题二的研究结论表明,思维的过程是个体内部的同化和变革作用的过程。思维能力培养是促进个体内部的同化和变革作用,让学习者不断确立自我的语言主体身份的过程。而文部科学省倡导的“主体性?协同性学习”、“主体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既是思维能力培养的手段,也是实现思维的过程、即个体内部的同化和变革作用的手段。课题三的研究结论表明本论文围绕课题四开展的质性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开创性。课题四基于课题一与课题二的研究结论,从课堂观察资料中,选取若干青山老师促使学习者开展“主体性?协同性学习”(“主体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习者思维能力的举措,结合课堂实例展开分析。与课题四相关的章节内容如下。第2章说明了个案研究部分的理论分析框架(Engestr?m的活动系统模型、Clarke&Hollingsworth的教师专业发展关联模型)、研究对象(在思维能力培养上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小学的国语教师青山由纪)、资料收集与分析(为期半年的课堂观察资料、访谈资料、出版物及网络资料)、研究伦理。课堂是一个多因素相互关联的复杂、动态的活动系统。基于该认识,第4章至第6章以活动系统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了青山老师通过教材、话语、板书中介让学生开展“主体性?协同性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语言主体身份不断得以确立的国语课堂。其中,第4章聚焦青山老师在课堂活动系统中的教材中介,从“致力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材选择”与“致力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材使用”这两个视角开展研究。基于本章研究结果,创建了青山老师以教材为中介的思维能力培养活动系统模型。第5章聚焦青山老师在课堂活动系统中的话语中介,从“引发主体性?对话性的深度学习的提问”、“一次点三人名的指示”、“让同桌相互交流的指示”、“促进学习者理解他者的指示”、“给学习者提供思维支架的指示”、“梳理学习者发言的总结”这六个视角开展研究。基于本章研究结果,创建了青山老师以话语为中介的思维能力培养活动系统模型。第6章聚焦青山老师在课堂活动系统中的板书中介,从“与文章种类对应的课题”、“可视化的对话”、“用图表实现结构化”、“用画实现具体化”这四个视角开展研究。基于本章研究结果,创建了青山老师以板书为中介的思维能力培养活动系统模型。第7章以教师专业发展关联模型为理论分析框架,从认知领域、实践领域、外部领域、结果领域及青山老师经历的小学教育这五个视角研究支撑青山老师开展思维能力培养课堂的主要因素。基于本章研究结果,创建了青山老师致力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关联模型。以上为本论文围绕四个课题开展的研究概要。第8章首先总结了上述四个课题的研究成果。继而指出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相关政策与既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论述了本研究成果对中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政策、小学语文教育理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等层面的启示。
其他文献
苯并咪唑化合物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作为药物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如抗微生物、抗寄生虫、抗癌、抗炎、抗高血压等,作为人工受体用于分子和离子识别,作为配体具有强的络合金属
目前的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导致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欠佳。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课程开发从学生未来的工作实际出
发达国家的税制结构从古到今总体上经历了以原始直接税为主体,到以间接税为主体,再到以现代直接税(特别是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的变迁轨迹。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发
目前,增值税立法已进入我国人大立法规划。在增值税立法中,是否完全按照现代型增值税制模式对我国现行增值税制进行改革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在介绍现代型增值税制和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小学英语教学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主要对小学英语PEP中"Story time"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此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工业有线网络部署的成本与现场安全问题使得工业网络走向“无线化”。然而,工业现场设备有限的硬件资源、有限的能量供给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实时传输要求对工业无线网络的部署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相关γ-干扰素体外释放(TB-IGRA)定量试验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我院985例住院和门诊结核病患者同时进行PPD皮肤测
<正> 浸出毛油无疑也是带走溶剂的一条途径,如果生产正常,浸出毛油达到国内规定标准:其残留溶剂不超过0.05%,则所损耗的溶剂是极有限的。但浸出毛油是混合油经过处理后而得,所
<正> 烘粕操作是影响消耗的一个主要因素。这除了粕量之大外,与粕的脱溶方式和操作都关系甚大。 一、粕的脱溶原理 从温粕中脱除溶剂的操作,是一个较复杂的干燥过程。即采用
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我国目前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农业/农村生态景观建设和管护是生态环境管护的重要内容,也是休闲农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