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病因及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诊断的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共2079例(同期住院人数264093人,约占同期住院人数的0.8%)进行病因回顾性分析,其中死亡患者194例。用EXCLE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 t检验方法,非等级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方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显著性差异。存活组与死亡组的n>100,为大样本,且为生理指标,近似正态分布,直接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1.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组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895例(43.06%),急性胃黏膜病变444例(21.37%),胃溃疡262例(12.6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62例(7.80%),食管贲门撕裂症48例(2.32%),十二指肠炎44例(2.12%),胃癌43例(2.09%),复合性溃疡36例(1.74%),残胃炎32例(1.54%),返流性食管炎20例(0.96%),残胃溃疡11例(0.53%),胰腺癌9例(0.43%),食道溃疡7例(0.34%),胃粘膜脱垂7例(0.34%),胃部手术后出血7例(0.34%),食管癌5例(0.25%),肝癌4例(0.19%),食道憩室4例(0.19%),残胃癌3例(0.14%),胃下垂3例(0.14%),胃息肉3例(0.14%),全身衰竭3例(0.14%),胰腺炎2例(0.10%),胆囊炎2例(0.10%),胆系肿瘤2例(0.10%),胃黏膜增生2例(0.10%),食道孤立性静脉瘤2例(0.10%),胃间质瘤2例(0.10%),Dieulafoy溃疡2例(0.10%),食管裂孔疝1例(0.04%),胃平滑肌瘤1例(0.04%),霉菌性食管炎1例(0.04%),胃不全扭转1例(0.04%),胃黏膜破裂1例(0.04%),食道化学损伤1例(0.04%),食道药物损伤1例(0.04%),胃动脉瘤1例(0.04%),胃血管畸形1例(0.04%),血小板减少症1例(0.04%),胃内蛔虫1例(0.04%),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全身转移1例(0.04%)。 2.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2079例,出血前有明确诱因共1009例:其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溶栓类药物共399例(如正痛片、抗风湿类药物、安乃近、阿司匹林等),应用抗生素、感冒类药物、精神类药物、激素类、中药及成份不明的保健品类共163例,饮酒324例(包括单独饮酒312例及饮酒同时服用正痛片12例),饮食不当86例,劳累、外伤、手术致上消化道出血49例。 3.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男性1505例,女性574例,男女比例2.62:1,年龄最小为3岁,年龄最大为89岁,平均年龄为55.31. 4.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男女、朝汉、年龄、季节性及各大病因之间均发现有统计学意义,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朝汉、季节性及各大病因均可影响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 结论: 1.延边地区的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以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主要病因,且随时间变化有所增加,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病变为延边地区第二和第三大病因,急性胃黏膜病变随时间变化有所下降,消化性溃疡无明显变化。 2.延边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诱因主要为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抗血小板聚集类抗凝药物、溶栓类药物及饮酒。 3.延边地区影响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季节性、民族等。 4.延边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主要死因是合并肝性脑病、肝癌、及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