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叶型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分析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lzl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Zea mays L.)叶片是玉米进行光合作用最基本的营养器官,叶片的形态结构不仅能够影响玉米光合作用的效率,同时也是玉米株型的重要指标之一,玉米叶型的基本参数由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夹角构成,因此研究玉米叶型相关性状的遗传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但叶型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十分复杂,属于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力较低,且容易受环境影响。本研究以具有高重组频率的玉米IBM Syn10 DH群体为基础材料,以玉米叶型相关性状为目标性状,在已构建的Binmap遗传连锁图谱的基础上,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构建一张新的Binmap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崇州、西双版纳和哈尔滨两年三点的表型性状进行QTL初步定位,为株型相关性状QIL精细定位和玉米株型改良改良育种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其主要结果如下:1.本研究将2013年在云南西双版纳和2014年在四川崇州、黑龙江哈尔滨三点收集的IBM Syn10 DH群体表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家系叶型相关性状在区组间差异不显著,环境间差异显著,家系间、家系×环境互做差异水平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叶型相关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2.收集IBM Syn10 DH群体的在四川崇州、云南西双版纳和黑龙江哈尔滨三个环境的4个玉米叶型相关性状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叶型相关性状表型数据呈连续变异,基本呈正态分布。相关性分析表明,叶型相关性状相关性在三点存在一定相似性。3.利用QTL IciMapping Version 4.0,重新构建了包含5935个Binmarker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1767.45 cM,染色体长度范围为119.51~263.57 cM,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 cM。4.应用QTL IciMapping V4.0软件,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对玉米叶型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在3个环境条件下,共检测到54个玉米叶型相关性状的QTLs,其中叶夹角12个,叶长9个,叶宽15个,叶面积16个。在定位出的54个叶型相关QTLs中,叶长qLL-2-1,叶宽qLW-2-2、qLW-6-3,叶夹角qLA-5-2均是在两环境或三环境下共同被检测到,定位的片段区间与前人的研究重合,且具有更小的片段。同时本研究中,叶长qLL-1-1,叶面积qLAr-1-1、qLAr-2-1,叶夹角qLA-7-1是在多环境下共同被检测到,而在前人研究结果中没有被检测到。本研究所检测到的叶型相关QTLs,为玉米叶型相关性状遗传机理的阐述奠定了基础,为株型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在田间以34个玉米自交系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了222个单交种组合,在实验室以49个自交系为材料,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玉米杂种优势群的划分,以及AFLP分子标记的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并与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进行比较。主要结果如下: 1.在34个自交系所得的222个杂交组合中,对产量及其它相关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中,至少有一个亲本的一般配
甘蓝型黄籽油菜的种子含油量、饼粕蛋白质含量通常比同一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黑籽油菜的高,而且商品性好,选育甘蓝型油菜黄籽油菜已成为当前油菜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控制黄色籽粒基因遗传资源的缺乏是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的主要障碍,发掘新的黄籽遗传资源势在必行。1994年,西南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在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变种羽衣甘蓝天然群体中发现了黄籽单株,经过多年人工选择,选育出几个表现较好的羽衣甘蓝黄籽品系,它们
土壤呼吸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生态过程,而陆地生态系统中农田生态系统占有重要的地位。秸秆还田后可有效减少农田秸秆露天焚烧,并且秸
对采自中国东北佳木斯、大庆等地区具有典型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症状的薯块样品进行往返电泳(R-PAGE),确定含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的阳性样品。利用R-PAGE进行PSTVd检
南丹参与丹参相似,含有多种相同的药用成分,在药用上具有诱人的开发利用前景。本研究首先通过组织培养进行南丹参的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从而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使得优良品种得已永续利用;同时利用秋水仙碱对南丹参进行化学诱导,初步鉴定得到多倍体植株。主要结果如下: 在南丹参快速繁殖研究中:(1)采用南丹参离体叶片(含叶柄、内茎)在Ms附加2.0mg.L~(-1) 6-BA+0.2 mg.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