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针刺对OLETF大鼠骨骼肌PKCλ/ζ、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作用影响,探讨针刺改善IR的机理。 方法:实验选用雄性OLETF大鼠16只,正常雄性SD大鼠8只。将8只雄性SD大鼠作为空白组,16只雄性OLETF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8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不予针刺,针刺组给予针刺干预。针刺:肾俞、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均取双侧)。针刺方式选用疏密波的电针(疏波2Hz,密波50Hz,调制频率10次/分),加电穴位选取内关和足三里穴,电针刺激强度以大鼠肢体轻微抖动为标准,针刺时间每日1次,每次持续20min,针刺干预持续3周结束。在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12h。次日早晨,检测针刺干预后FPG、FINS、C-P等指标,采血方法采用眼眶静脉窦采血法,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FPG;用 ELISA法测定 FINS、C-P;用1/(CFPG×JFINS)公式计算ISI。取完血液样品后对大鼠进行腹腔胰岛素灌注操作,操作结束处死大鼠,取大鼠左侧股四头肌做样本,保存后待用RT-PCR、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以检测指标,观察针刺作用前后,OLETF大鼠骨骼肌PPKCλ/ζ和GLUT4的mRNA和蛋白表达改变情况。 结果:⑴检测后结果显示,模型组的FPG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FINS、ISI、C-P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的FPG、ISI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FINS和C-P与空白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的FPG、FINS、ISI、C-P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⑵针刺组OLETF大鼠骨骼肌phospho-PKCζmRNA表达与空白组SD大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 OLETF大鼠骨骼肌 phospho-PKCζ mRNA表达较模型组OLETF大鼠显著升高(P<0.01)。⑶针刺组 OLETF大鼠骨骼肌 GLUT4 mRNA表达较空白组 SD大鼠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OLETF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较模型组OLETF大鼠升高(P<0.05)。⑷针刺组OLETF大鼠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较空白组SD大鼠显著降低(P<0.01);针刺组OLETF大鼠骨骼肌GLUT4蛋白表达较模型组OLETF大鼠均显著升高(P<0.01)。 结论:针刺可以影响PI3K信号转导通路,是通过增加 phospho-PKCζ、GLUT4mRNA和蛋白的表达来调整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