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重整中公司股东的法律地位研究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m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股东地位与公司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相伴而行。我国2006年修订的破产法吸纳了破产重整制度,但没有对股东地位形成根本性的冲击,这是因为在重整期间,股东仍享有公司最终控制权,表现在股东大会继续存在并可以对公司章程进行修改,选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对增资减资等重大事项作决定。从重整制度的基础和功能价值来看,股东掌控了巨大的营运价值决定其成为拯救困境公司的最为关键的力量。重整制度采用的管理人中心主义的架构模式并不排斥股东地位。重整期间股东依然享有股权转让的自由。重整制度与股东地位的获得与丧失与重整的关联不大。因此,破产重整制度并没有真正的撼动股东的公司所有地位。基于这一地位,股东在重整程序中拥有了诸多具体而丰富的权利,如重整申请权、重整计划制定和参与权、重整计划农决权以及重整监督权等等。这些权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有亟待完善之处:如债务人申请重整时是否需股东大会决议;立法规定持股10%的股东可以申请重整并末区分表决权股与非表决权股;在股东参与重整计划制订与表决方面股东组并非必设组,以及模糊的表决规则显然与股东的公司所有地位不匹配,因此,股东在重整中的权利在法律技术层而需进一步研究、落实。当然,陷入重整意味着公司处于特殊时期,在债权优先性和重整价值目标指导下,股东地位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表现为股东权益的不确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等特定股东的股权转让、股东的股利分配请求权受到限制。重整期间,股东分期缴纳出资权也受期限的限制,以及股东诉讼权将遇到“自动中止理论”。与权利相对应的是义务,股东在拥有一系列权利的同时亦要承担相应的义务,在重整中,股东必须履行出资与维持资本的义务,不能干预重整讨划的执行,遵守破产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由此构筑了股东在重整制度中的权利义务体系。
其他文献
作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公共场所,医院每天来往的人员数以万计。近年来因医院未能采取有效的安全保护措施而导致病人或其他受害人遭受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害的事故大量发生,而受害
本文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复杂且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国内改革开放政策的执行,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攀升,在国际
无单放货是在提单流转速度过慢的航运实践中,承运人所采取的一种变通做法,能够提高交易效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另一方面,这种行为与承运人凭单放货的义务不符,破坏提单信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