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乃社会发展之要义,时代进步之灵魂。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教学目的不仅应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应对学生价值取向、智力、能力素质的塑造和开发、学生的社会化过程等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体育欲实现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关键是要依靠并充分发挥全体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本文以创新理论和体育教师特征的结合为基点,从对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理解入手,分析了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试图寻求一条提高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自主发展之路。对于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理解,本文认为,体育创新是指创新主体在体育领域中,对创新客体在现有体育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所进行的改造及原始创新,从而实现一定社会价值的创造性活动。高校体育教师要适应这种体育创新,就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特征和能力。比如,观察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突发事件中的应变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执著而坚定、灵动而有激情、强烈的自信心好奇心和质疑精神、具有打破陈规的意识和勇气等人格心理特征。可是长期以来,我们高校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释放,甚至连仅有的创新意识也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以至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难以在实践层面上展开。是什么原因阻碍了高校体育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呢?本文认为,可从环境因素、学校的管理体制以及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剖析。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消极因素的阻碍;传统教学观念的桎梏;功利主义泛滥的影响以及学术民主贫乏的影响。学校管理体制的因素包括,人事制度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教师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不力;体育科研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体育科学研究的薄弱限制了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个人因素包括教师自身知识、技能积累的不够、偏肢运动的影响以及惯性思维的禁锢等等。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现实问题的消弭取决于新观念的导入、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自我培育方式的加强等。本文认为,首先,高校应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要善于思考、不断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应大胆创新,创新性地使用场地器材;应积极努力,不断创设有利于创新能力发展的新环境。再次,高校体育教师也应加强自我培育的方式,努力提高创新实践的能力。应认真学习,不断获得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术和技能;应用于实践,不断发展自己创新实践的能力;应努力探索,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