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优化和混合回归的室内定位系统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室内定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室内定位服务是根据室内位置所提供的数据来展开服务的。移动终端通过采集信息和匹配由地理位置坐标信息和相关位置特征信息组成的空间指纹库为用户提供室内定位服务。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室内定位问题可以转换为机器学习问题求解。RSSI作为数据特征,位置坐标作为训练标签用于训练定位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室内定位研究中。但是,现存的室内定位方案中,大都未对指纹库做有效处理,缺点如下:直接用PCA对数据进行降维,使训练数据中掺杂了大量无效RSSI;人为部署路由器采集RSSI,不仅工作量大成本高,在实际部署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大多存在的定位系统,都是使用单个训练模型进行建模,在较大面积的室内,由于不同区域室内环境的不同,单个模型很难实现对所有室内区域建立高精度的定位模型,因此本文在信号RSSI指纹库建立和不同区域定位模型建立上做研究。本文根据当前国内外室内定位的研究现状做的主要工作有:(一)针对使用RSSI指纹库时采集成本过高和降维过程中掺杂干扰数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Relief F和PCA结合的特征优化算法(RPCA)。RPCA基于实际物理坐标运用Relief F算法为不同的特征赋予一个权值,通过训练观察设置一个阈值来动态筛选有利于分类的特征,然后使用PCA算法对过滤后的指纹库进行降维。RPCA算法使我们在采集数据阶段无需再部署路由器,只需要采集已存在的RSSI就可以构建指纹库,大大节省了工作成本,并且不用担心降维过程中掺杂干扰数据的问题。我们在南京邮电大学图科楼4楼搭建实验环境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将本文提出的RPCA算法应用于指纹定位算法中,指纹库特征数平均降低了98%,在线阶段平均定位时间为0.058s,平均定位误差为1.50m,相较于不用RPCA算法的指纹定位算法平均定位误差2.43m,平均定位时间0.449s,该方法定位误差减少了0.93m,运行效率提高了62.14%。(二)为进一步提高基于指纹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本文对指纹定位算法做了三处优化:首先,为解决离线区域定位阶段K-Means++算法聚类结果随机性大的问题,提出了预划分区域与K-Means++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无监督聚类,解决了聚类结果随机性较大且不同簇间数据交叉不易区分的问题。然后,针对单个训练模型定位精度低的问题,本文在离线回归学习阶段提出基于混合回归(Hybrid Regression,HRN)的室内定位算法。HRN集成了两种常用的定位算法:支持向量机(SVM)和k近邻(k NN)算法。不同区域用多种算法学习,通过比较该区域不同算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选择较小的作为该区域的训练模型。通过HRN算法可以更好的训练出适合不同区域的定位模型,提高整个室内的定位精度。最后,在线测试阶段,本文设计了指纹评分系统(FSP),FSP通过计算测试阶段数据集与离线训练数据集的匹配度判断之前训练的模型是否具有效性,如果有效则进行定位,如果失效则需要重新采集数据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我们通过实验测试,将平均定位误差缩小到0.92米,平均在线执行时间为0.069s。相较于传统的指纹定位算法,平均定位误差减少了1.51m,程序执行效率提高了84.63%。
其他文献
工业机器人与扫描测头集成的自动化测量系统具有非接触、精度高、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已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复杂外形零部件在线检测。随着制造精度要求的提
动态环境下的路径规划是机器人安全高效地完成导航任务的重要保证,特别是在有行人参与的环境中,机器人必须具备一定与环境的交互反应能力。现有的算法大多为获取行人信息而设
混合高强钢框架是柱子采用高强度钢材(Q460、Q690和Q890等),梁采用强度较低、变形能力较强的钢材(如Q235和Q345)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它结合了低强钢塑性变形能力强和高强钢强度高的优点,能更好地满足强震作用下抗弯钢框架“强柱弱梁”的抗震设计原则。本文利用课题组节点试验研究和国内外框架试验研究的成果,对混合高强钢梁柱节点和框架进行有限元建模,在验证本文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基础上分别对混合高强
滥用抗生素已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严重威胁,故发展简单快捷、灵敏有效的抗生素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检测因具备仪器价廉、操作简单、分析效率高
桌面级面曝光快速成型技术是一种成本控制、体积受限的光固化快速成型技术,利用LCD或DLP等图像投影技术投放近紫外光源,形成掩模进行材料堆叠的原理进行模型制造。拥有高精度
目的:多壁碳纳米管(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具有优越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光学性能,使其成为各种工业和消费产品的首选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生物医学和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尽管目前缺乏流行病学证据,但已有动物实验结果证实MWCNTs经呼吸道途径暴露可在大鼠和小鼠体内诱导肺纤维化。因此MWCNTs暴露也给人体带来肺纤维化疾病的潜在风险。S
随着电力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客户对电气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呈现出种类多样化、数量规模化的特征。每当电力客户对其所配备的电气设备进行投切操作时,相对应的运行方式也发生变化,呈现出多变性的特点。并且不同的运行方式会衍生出不同的谐波阈值,而阈值的计算是判定谐波数据是否异常的重要依据。尽管各国对谐波的阈值计算均提出了相应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均采用某一种(例如取最值的方式)运行方式的阈值作为判定依据,在实际检
近年我国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越来越多,而我国西部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经常会遇到不良地质现象,岩堆边坡就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而目前岩堆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仍是一个工程技术难题,因此对岩堆边坡稳定性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丽香铁路中的黄山哨隧道进口从岩堆边坡的下方穿过,施工过程中,在岩堆边坡的后缘出现了裂缝,同时隧道围岩也出现了开裂。由于该岩堆边坡的存在,对隧道的施工及后期运营造成了较大影响
近年来,温室效应逐渐成为全球性的气候问题,碳减排工作刻不容缓。将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引入胺溶液进行CO_2吸收是近年来优化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的新思路。考虑到酶对所处环境的敏感性,必须对其进行固定化才能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本文使用原位合成法,以沸石咪唑酯骨架结构材料(zeolitic imidazolate frameworks,ZIFs)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固定化碳酸酐
以无人机为载体的倾斜摄影技术能够自动生成大规模的三维城市表面模型,已成为一种快速获取三维空间数据的常用手段,并广泛应用于数字城市、交通运输和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