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b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灾害种类多、分布分散、管理难度大,对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人员损失,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稳定。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有责任和义务为公众提供高效的自然灾害管理服务,但我国政府正面临着安全需求膨胀与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政府必须利用有限资源向公众提供高效的灾害管理服务。因此,如何完善重大自然灾害管理问题成为学术和政府部门共同关注的问题。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机制是其有效运行的关键,它是由法律、制度、公众参与及运行机制等各子机制组成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的有机系统。其基本内容可以分为静态机制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具体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组织机制、参与机制;规划机制、预警机制、应急机制、恢复重建机制以及评估机制等。从2003年“SARS”以来,我国便对灾害管理机制进行了调整、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机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组织机制不健全、运行机制不畅以及NGO参与机制缺乏等几个方面。美日两国重大自然灾害管理起步较早,管理模式较为成熟,两国有很多共同点:完善的法律法规、强烈的危机意识、畅通的运行机制、健全的公民参与机制等,积极借鉴两国共同点对完善我国重大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有自己特殊的国情,建立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机制必须建立在国情基础上,结合美日两国共同实践经验,我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重大自然灾害危机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为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提供法律保障;重组、优化部门职能,完善组织机制,为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搭建组织平台;优化规划、预警、应急、恢复重建以及评估等子运行机制,为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提供畅通的运行机制;建立NGO参与机制,通过法律、制度等方面扫除NGO参与障碍,为重大自然灾害管理提供强力援助。
其他文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伴随而来的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的剧烈变革。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应用。教育,这个延续了数千年的人类活动也
电力负荷特性是整个电网用电结构、电力用户用电模式优劣的直观体现,分析电力系统负荷特性是电力负荷预测、电网规划的基础,对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电力资源及能源的有效利用有
在电子商务环境中,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网络商店里挑选自己满意的商品,企业也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行交易,这彻底改变了传统消费者的行为。文章从网络市场环境分析入手,
“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或“标准改革运动”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中,美国教育部充分考虑了社会科的学科特点以及各州的差异,采取
本文根据 1996年 10个样本村的调查数据对 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妇女的就业与收入状况作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 :农村男女劳动力在家庭内部劳动分工方面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农
在古希腊哲学研究领域,晚期希腊哲学是一个重要环节,但中外学术界都曾存在轻视晚期希腊哲学的倾向。20世纪70年代以降,这种情况得到改变。西方学术界近30年来加强对晚期希腊
OD反推作为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常用的OD反推忽视了交通需求的不确定性因素,由此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必定不能反映交通小区的实际出行情况。本文
本文将分析哲学置于与中国哲学的横向比较中加以评价,作者认为,对于中国哲学来说,分析哲学中最有价值的是贯穿其全部工作的理性精神,具体表现为:1.关注语言;2.尊重科学;3.运用现代逻辑;4.拒斥
本文旨在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开设"品牌规划与设计"课程的意义,通过案例阐述教学步骤和实施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如何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设计类专业人才。
在中文环境下,外语学习需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是语境体验,二是交际需要,三是大量输入,四是交流互动。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他们没有听和说的语言环境,没有用英语来交际的必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