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1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室气体排放引致的温室效应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温室效应的不断积累不仅对全球气候环境变化造成负面影响,更是导致了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09)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第一大国。尽管中国政府在节能减排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目标,正持续推进电力行业生产结构转型以促进低碳发展,但减排形势仍不乐观。目前中国能源需求不断上升,受到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难以在短期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做出与其经济能力相应的减排承诺是应尽之责也是必然趋势。尽管使用电力并不排放温室气体,但消耗煤炭等一次化石能源的发电过程却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在中国,电力行业消费了全国超过50%的煤炭,贡献了 40%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最大的排放部门,想要降低电力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必须先了解电力行业的排放水平,才能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制定合适的减排方案。因此,准确估算中国电力行业排放水平有利于把控电力行业未来的排放变化,进而促进和帮助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首先确定核算范围和方法,并选取合适的“活动水平数据”与“排放因子”,较为全面地测算了 1997~2016年中国电力行业30个省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对测算结果从总体和省域两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其次中国地域辽阔、资源禀赋,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人口、经济技术水平等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存在区域差异。而结合中国电力行业的特点,本文从可再生能源角度出发,以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率指标为标准进行区域划分,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情况不同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讨论。最后采用拓展与改进的STIRPAT模型,将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指标引入模型,探究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温室气体减排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其他文献
第四次工业革命在即,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家间的竞争,将更多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较量,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相关人才、掌握核心技术、促进产品出口,成为各国提振经济的战略方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在出口种类、规模、质量、增速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出口额占据稳定比重,是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之一;201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667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2%,其中85%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简称FDI)和对外贸易是参与世界经济的两种基本方式,同时也是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两种重要动力。随着中国和蒙古国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两国贸易往来也愈加频繁,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区域经济。在中国政府的鼓励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寻找投资机会。由于中国国内自然资源短缺,而蒙古国有异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向蒙古国进行投资。而蒙古国近年来出口
在我国大城市“城市更新”的理念下,随着近年来“社区更新”实践由“物”向“人”的转变,设计师把目光转向人与场所、公共生活,不断探索着如何改善城市社区环境的研究途径。本文从今和次郎的考现学中得到启发,以日常生活作为“社区更新”的研究视角,试图抓住社区居民的生活线索,通过“采集记录-分类分析-总结”的“考现”过程,以“见微知著”的分析方式,发现居民在社区公共生活背后的空间实践与场所认同,从而论证基于“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了促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高校大学生是人才队伍中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能吸引高校毕业生落户就业是各地区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强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优化“引才、理才、留才”的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服务信息化管理的进程、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是各地政府提升地方人才吸引力的重点工作。近几年来,各省市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保健体系中的命脉,在应对“新冠肺炎”的抗击中,更为显著的表现出公立医院的关键作用。但是,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专注公立医院中的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及其体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创新性建议。在我国,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研究不过有十几年历史,其中对于医院医学装备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医院成本管理体系的研究,也不过才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九十年代末期国家卫生部会同
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高质量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强劲。通过进口生产性服务,一方面能够弥补国内生产性服务领域的大量空缺,满足制造业企业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需求,提高产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国内生产性服务的发展提供方向支撑,提高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基于此,本文将利用2003-2017年我国制造业27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国家试验田”,是中央政府做出的关于经济改革、转型和升级的战略决策,其目标在于通过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人民币国际化等手段营造更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打开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深化改革的试验点,将以先行先试的模式积累可推广复制的改革经验,为全国范围内的深化改革创造条件。在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被首次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跨国资本在全球流动的越来越活跃,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大力得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外资起到了意义非凡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国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结构的变化,外资对中国经济的两面性日趋明显。当前,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体现了中国经济正在逐渐地走向成熟,但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开始抬头,世界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这对于中国如何制定科学规划来提高引资质量来说,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上来看,生态环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开始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坚定了对外开放基本发展策略,成为国际贸易与投资领域极具活跃的国家。在近十几年中,伴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大力推进,对外直接投资与引进外资一起构成了当今中国开放型发展的完整结构。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金额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位居第一,全球位列第三。我国对外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保持平稳有序健康发展,已成为全球对外直接投
21世纪以来我国逐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城市PM2.5污染因此而变得愈发严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PM2.5高浓度环境会提升人类疾病的发病率,甚至会造成敏感人群急性死亡。因此,面对日趋严重的空气污染和人体健康问题,全面地评估各个PM2.5污染等级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害及社会经济损失,对于推进我国空气污染防控,维持国民身体健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