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烧结制备TaC基陶瓷及其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23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ZrC、Ta、C及TaC为原始粉末,采用放电等离子(SPS)烧结法制备了TaC陶瓷。结合XRD、SEM、TEM等研究手段研究了烧结温度、ZrC含量、C原子计量比对材料致密化、微观组织的影响,并研究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热震性能随温度、添加剂含量、C原子计量比的变化规律。通过改变烧结温度制备了全致密的TaC块体材料,根据试样的收缩曲线研究了致密化过程。当温度为1300℃-1400℃时,试样开始第一次收缩,1700℃左右试样发生第二次收缩,并开始显著致密化过程,到1800℃时,收缩率不再变化,基本实现全致密化。当温度由1600℃上升至1900℃时,试样的致密度由84.7%上升至95.4%,试样烧结机制主要为固相烧结,扩散机制主要为蒸发-凝固机制。XRD分析结果表明1600℃时试样中存在为ZrC和TaC两相,当温度升至1700℃时,衍射谱中只有TaC的单峰,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峰值逐渐向小角度偏移;TEM结果表明1700℃时,ZrC与TaC生成了固溶体;通过SEM和能谱分析,观察到了在固溶体晶粒中存在Zr的浓度梯度,晶粒尺寸随着温度的而长大,由1700℃的2μm增至1900℃的5μm,而少量圆形封闭气孔主要分布在晶粒内部。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SEM分析结果表明组织中不均匀分布的C降低了材料的强度。材料的断裂方式主要为穿晶断裂,没有观察到增韧机制。随着ZrC含量的增加,材料的致密度增加,但不明显。XRD结果表明在1900℃下四种ZrC含量的材料均为单一物相,材料的晶粒尺寸随着ZrC含量的增加而长大,但抗弯强度下降,最高抗弯强度和最低抗弯强度分别为653Mpa、421Mpa,高于文献报道数值。材料的断口形貌为典型穿晶断裂,材料断裂韧性变化不大,且没有观察到增韧机制,试样中少量弥散分布浅灰色相为ZrO2研磨球引入ZrO2颗粒。改变C原子计量比制备出含不同物相的材料,通过XRD和SEM分析得到,C含量为0.55时,材料中存在Ta2C和TaCy两相,当C原子数为0.68时,材料中生成了ζ-Ta4C3-x六方相,此相在晶粒中以片状形式存在,长度约为20-30μm,TaC0.55和TaC0.68相均由C原子的扩散形成,这两相的存在能增强材料的抗弯强度。材料的断口形貌和裂纹扩展照片表明该相的存在极大的增加了材料的韧性,其裂纹扩展时存在分叉,偏转等增韧机制。材料在600、800、1000℃不同温差的下热震后的XRD结果表明3种温差下材料的表面都形成了氧化物Ta2O5,材料的残余强度随着温差的上升下降,但温差上升到1000℃时,强度反而有所回升,通过对材料表面形貌和断口形貌的观察发现:600℃和800℃热震后的材料晶粒出现了开裂的现象,且界面之间也存在开裂现象,界面结合力减弱,因此强度下降很明显,1000℃热震后材料的表面存在着较厚的致密氧化层,阻止了材料的进一步氧化,相比较于前两个温差,材料晶粒中开裂较少,因此强度少量回升。
其他文献
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重要的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工作重心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上,忽视了对高职生哲学素质的培养.本文研究了高职生对高等
聚甲基丙烯酸亚胺(PMI)泡沫夹层结构整体具有很高的比强度,较大的比刚度,同时还具有优异的隔热与透波功能,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大型客机、火箭整流罩、载人飞船和卫星舱段等诸多
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非必需元素,极小浓度即可产生较大危害。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有着重要影响的微量有机质,能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以及新器官的分
在高等教育中从马克思主义人学角度中出发,进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相关学术成果较少.但融入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对大学生提升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十分重要.现文章
提升质量、注重实效是思政工作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遵循规律则是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和基本前提.现阶段,遵循思政工作的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的实际,明确社会主义的建设目
在领会和把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议精神的基础之上,分别阐释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内涵.以思政课教师为着力点,从政治素养的培养、理论知识的储备与教学方法与
本文探讨了“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中的价值塑造在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中的特点和包含的方面,如人文教育、跨文化交际、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问题等.尝试建立起其内涵并简要探讨了其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小学生正处于种子发芽期,无论是知识掌握还是社会经验都不足,价值观目前是一张白纸,需要成人培育.为提
培育优良学风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也是衡量高校社会声誉的重要标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使高校发展做到治理有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