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粒酶活性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meteor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血管钙化,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钙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血管钙化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启动并与骨发育类似的、主动的、高度可调控的、可预防和可逆转的生物学过程。目前钙化形成理论有骨形成蛋白调节、脂质代谢紊乱、凋亡体基质囊泡和氧化应激等多种机制,但相关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血管钙化主要是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钙化。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少量端粒酶(telomerase),有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VSMCs的端粒(telomere)长度明显短于正常血管VSMCs,端粒酶活性也明显低,但端粒酶活性变化的调控机制及其在血管钙化中的作用并不清楚。  研究表明,NF-κB炎症信号通路促进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和成骨相关转录因子(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的表达,促进VSMCs钙化结节形成。研究发现核不均一核糖蛋白A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 protein A1,hnRNP A1)可通过结合IκBα介导其发生蛋白酶体水解,促进NF-κB入核,激活炎症信号通路。hnRNP A1是hnRNPs家族中含量最为丰富的一类蛋白,通过调控mRNA合成过程如mRNA转录、剪接、稳定性以及mRNA从胞核到胞浆转运过程进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我们的前期工作发现,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变的过程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和hnRNP A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有文献报道hnRNP A1可以延长细胞端粒长度,防止端粒过度损耗引发的细胞早衰。因此,本研究拟阐明hnRNP A1是否可以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端粒酶活性和IκBα/NF-κB信号通路从而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过程。  方法:  1.分离培养原代人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uman umbilical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HUASMCs),构建pcDNA3.1-hnRNP A1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UASMCs,通过端粒重复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细胞增殖实验(MTS法)与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hnRNPA1对HUASMCs端粒酶活性、增殖和凋亡功能的影响。  2.建立HUASMCs钙化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调控HUASMCs钙化相关的各基因表达,阐明hnRNP A1在血管平滑肌钙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结果:  1.体外培养HUASMCs结果表明,在HUASMCs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的分化过程中,端粒酶和hnRNP A1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过表达hnRNP A1显著上调端粒酶活性2.7倍,但对HUASMCs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功能无显著影响。  2.通过建立HUASMCs钙化模型结果表明,hnRNPA1可促进HUASMCs细胞形成钙化结节,但其促进钙化的分子机制不是通过IκBα/NF-κB信号通路介导,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阐明。  结论:  本研究发现端粒酶和hnRNP A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由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的过程中表达上调,过表达hnRNP A1显著上调端粒酶活性,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但具体的分子机制有待于进一步阐明。
其他文献
氧气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物质,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息息相关。对氧气的准确测量在很多研究领域都有很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制备出一系列氧敏感荧光微球用作光化学氧传感器来检测水中溶解氧。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八乙基卟啉铂(Pt OEP)被包埋在聚苯乙烯微球基体中;考察了荧光微球粒径、荧光物质负载率、不同溶胀体系以及不同p H缓冲液对氧传感性能的影响。采用无皂乳液法合成荧光微球时,研究了单体含量对荧光微球粒径的影响;实
近十年来,由于金属粒子/二氧化硅纳米复合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以及结构的可构造性和可设计性,已经得到了研究人员的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纳米粒子中,由于在催化、传感器、
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食用,安全无毒,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农业、医药等领域。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