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经常说“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华侨华人在海外的存在与发展便是沟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的侨务思想和侨务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华侨华人与中国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做贡献”,而是实现了合作、互利、共赢的双向互动。
中国政府改革的总体方向和国家未来的治理模式已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小政府,大社会”。侨务政策和留学人员政策,以及侨办等政府部门和机构都有可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或退居次要地位,但侨联组织作为广大华侨、归侨、侨眷的代言,其作用和职能将会不断增强。新形势下,侨联组织的发展需要不断开拓新局面。
本文以对安徽省马鞍山市侨联的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运用公共管理理论和组织激励理论,分析了当前侨联组织发展的现状以及探索性的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侨联组织发展的途径。
笔者在调查研究、文献分析和咨询专家后,对马鞍山市侨联组织发展现状从以下六个方面做了分析。一是政府干预下侨联组织的不适应性表现;二是基层组织建设需要突破;三是海内外联谊工作任重道远;四是侨资企业发展困难突出;五是留学人员成长迅速;六是机制体制不畅。在此基础上,笔者根据侨联组织所具有的第三部门特征,运用组织激励理论,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对策建议:一是目标设置突出侨联组织第三部门优势;二是因地制宜加强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三是全面纵深开展海内外联谊;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发展侨资企业;五是引导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服务中国社会发展;六是侨联主席专职利于实现侨联组织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