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甲基板栗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板栗淀粉为原料,氯乙酸钠为醚化剂,采用溶媒法对淀粉进行化学改性,合成了羧甲基板栗淀粉,并对其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三种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板栗淀粉,进一步对其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其功能特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羧甲基板栗淀粉制备工艺为板栗淀粉与氯乙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制得,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在80 mL乙醇(80%,v/v)溶液中,添加10g板栗淀粉,氢氧化钠和氯乙酸钠与淀粉中脱水葡萄糖单元的摩尔比均为2.0;30℃碱化45 min后,45℃醚化3 h。此条件下,制备的羧甲基板栗淀粉的最佳取代度(DS)为0.68。(2)在最佳工艺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合成条件获得取代度为0.22、0.42、0.63的羧甲基板栗淀粉。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表明羧甲基板栗淀粉在1607 cm-1处存在C=0的吸收峰,表明羧甲基淀粉中有羧基基团的引入,且随着取代度的增大,吸收峰逐渐增强。电镜扫描(SEM)结果表明,原淀粉颗粒表面光滑,改性后,淀粉颗粒表面凹陷,甚至发生破碎,且取代度越大破碎程度越大。X射线衍射(XRD)图分析可知板栗淀粉属于C型结构,改性后淀粉的结晶区显著降低。淀粉葡萄糖苷酶水解实验表明,羧甲基基团在淀粉链上是沿着还原端向非还原端逐渐发生取代,而并非均匀分布。(3)对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板栗淀粉的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可知,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表明所有的羧甲基变性淀粉中,吸收峰均消失。羧甲基板栗淀粉相较于原淀粉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溶解度。羧甲基淀粉溶解度的增加有利于淀粉糊的稳定性。室温下放置24 h后原淀粉糊的析水率达到8.1%,而三种取代度的羧甲基淀粉均未有水析出,表明相对于原淀粉,羧甲基板栗淀粉具有更好的抗老化性能。改性后板栗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流变学特性表明,羧甲基板栗变性淀粉相较于原板栗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和抗剪切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且冻融稳定性随取代度增大而提高。高温、抗酸抗盐实验中,羧甲基淀粉也呈现出了较好的特性。这些性质使得羧甲基板栗淀粉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和冷冻食品中作增稠剂和稳定剂有良好的前景。(4)根据羧甲基板栗淀粉的特性,将其应用于面条中,并对改良后的面条进行感官评价和质构分析。面条的硬度、咀嚼性、弹性都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其他文献
<正> 天津碱厂在恢复性大修工程中,从日本引进了14台钛平板式换热器。其中 EX—11—HP—150型6台用于吸氨氨盐水冷却,YX—808—P—190型8台用于蒸氨氨气冷却/冷凝。这两种设
目的比较上胸段硬膜外阻滞(HTEB)减轻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作用是否优于尼莫地平。方法切开置管法制备HTEB模型的新西兰兔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4组(n=15
在贵州西部山区进行脱毒马铃薯钾肥施用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钾肥施用量对马铃薯的影响较大,以施硫酸钾225 kg/hm2产量最高,达33 546.67 kg/hm2,株高理想,商品薯率较好;其次
为确保村纪检监督小组发挥作用,湖北省大冶市从确权明责入手,着力强化村纪检监督小组对村两委的监督。村纪检监督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有力促进了村纪检监督小组作用发挥。 $
报纸
目的探讨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艾滋病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的用药规律。方法从"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库中选取2007年10月—2014年9月接受名老中医李发枝教授治疗的
网络化制造是依托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制造技术等相关技术,突破地域对企业生产经营范围约束的一种先进制造模式。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网络化制造企业不再是单独参与市场竞争,而是
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在老年人群中常见且危害性大的由多种原因而导致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诱因仍未完全被了解,现已知衰老与AD密切相关。目前,
目的:藏医尿诊是一种通过观察尿液诊断疾病的技术,是藏医望诊的重要内容。在长达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尿诊诊断技术体系,在藏医药学弘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条件性致病菌,一些特定的菌株可以造成人类和动物的急慢性感染,经常用作食品及水源污染的指示菌。生物膜是产生胞外多聚物的细菌粘附在生物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