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作为就医行动的主体,其行动的的选择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本文运用帕森斯“单位行动”理论,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朝阳市建平县MC镇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村居民普遍存在自我医疗偏好和倾向,针对此现状本文创新性的尝试提出以往没有的“物化”概念,以文化认知角度对农村居民自我医疗的原因进行了解释,同时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包括问题的提出,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述评,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创新之处等。 第二部分,研究设计。本文从就医行为这一概念入手,以帕森斯的“单位行动”理论为指导,开展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研究。 第三部分,研究样本。介绍了调查地MC镇的基本情况,以及样本的一般特征、经济特征、医疗需求现状等。 第四部分,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现状分析。从MC镇农村居民的就医选择和就医目的两方面描述农村居民的就医行为。从中归纳出农村居民就医的特点和倾向,即农村居民就医模式是一种被动型的就医模式,他们在到医院正式就诊之前,会花费很长时间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拖一拖,挺一挺”或用药物减轻症状。 第五部分,农村居民自我诊断的原因分析。本文受“躯体化”概念的启发,认为农村居民是基于模糊的朴素的中医知识或经验进行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并创新性的提出“物化”的概念对农村居民自我医疗现象进行解释。 第六部分,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因素分析。根据帕森斯的“单位行动”理论,行动者即有着就医行为的农村居民,行动者的个人属性(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心理因素和健康价值观念)、面临的客观条件(环境因素)和可利用的手段(社会关系网络、医疗保障制度)对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影响农村居民就医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性别、经济收入、心理因素、健康观念、医疗机构距离、医疗卫生水平、社会网络和“新农合”制度。 第七部分,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和研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