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现代品种资源表型与分子评价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eris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天然的纺织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品种是棉花生产的限制性源头,而棉花育种的突破取决于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评价和有效利用。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随着棉花种植区域的调整、气候条件的变化、育种目标的改变以及新资源、遗传材料的不断产生,急需对棉花种质资源进行系统、精准鉴定,实现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相互衔接,推动种质资源高效利用,这对于棉花育种、基础研究、种业发展和棉花生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以课题组收集的来自全国三大棉区(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的141份陆地棉现代品种资源为材料,在保定、海南对产量、纤维品质性状进行综合鉴定,筛选优异种质资源,并结合SSR标记和KASP标记对现代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9个表型性状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中,衣指的变异系数最大(10.09%),衣分变异系数最小(4.52%);在纤维品质性状中,断裂比强度的变异系数最大(8.81%),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0.99%),说明衣指和比强度具有较大的改良潜力。供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0~2.08之间,平均值为2.01,说明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基于表型性状数据,筛选出大铃(>7 g)品种3份,包括冀丰1982、衡棉1670、辽44;高衣分(>42%)品种24份,包括泗棉686、荆棉91、中棉9131、农圣棉1号、邯853、邯棉6101等,纤维长度和强度均达到30的品种有6份,包括新陆中80号、鲁棉312、衡无1008、K418、新陆中77号、新陆中84号;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2份,即冀丰1982和衡棉1670,这些种质资源今后可用作棉花育种改良的亲本。2.在供试材料中,来自黄河流域棉区的品种有99份,占70.21%,长江流域棉区品种18份,占12.77%,西北内陆棉区品种24份,占17.02%。对来自不同棉区的品种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棉区品种各性状表现差异明显,来自长江流域棉区的品种衣分和衣指表现最高,来自黄河流域棉区的品种表现为单铃重和子指最大,而来自西北内陆棉区的材料表现为纤维品质最佳,5项纤维品质指标的平均值均可达优质棉AA档水平,但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的单铃重和衣分平均值均较低。3.对不同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品种间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差异极显著。对产量性状4项指标和品质性状5个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单铃重与子指、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衣分与子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断裂比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纤维长度与断裂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和伸长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极显著负相关。4.基于表型性状的聚类结果显示,141份品种资源被分为2类,即Ⅰ和Ⅱ,分别包含15份和126份材料,第Ⅱ类可进一步分为3个亚类,即Ⅱ-1、Ⅱ-2、Ⅱ-3,分别包括39、18、69份材料。第Ⅰ类具有铃重低、衣分高、品质佳的特点,纤维长度的平均值为29.78 mm,断裂比强度的平均值为33.93 cN/tex,该类材料大多来自西北内陆棉区;第Ⅱ-1类的单铃重处于中等水平,衣分较高,平均值为40.14%,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略低于第Ⅰ类;第Ⅱ-2类表现铃重较大,衣分也较高,平均值为40.83%,子指相对较高,品质性状为四类中表现最差,马克隆值最大;Ⅱ-3类品种整体表现优良,属于大铃品种,铃重可达6.11 g,纤维品质表现较好,马克隆值也在优质棉范围内。5.从56对SSR引物和39个KASP标记中分别筛选出30对多态性SSR引物和32个KASP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3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74个多态性标记,32个KASP标记在供试品种中分型清晰。基于SSR标记和KASP标记得到PIC平均值为0.32,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0.62,表明供试棉花品种资源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进一步利用遗传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将供试品种划分为2个类群,发现基于分子标记和表型性状对供试品种进行类群划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综上,本研究明确了 141份现代棉花品种资源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供试品种在表型性状和分子水平上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3份大铃品种、24份高衣分(>42%)品种,6份纤维长度、比强度均大于30的品种和2份综合性状优异的品种,这为深入利用这些品种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棉花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优异亲本。
其他文献
本试验于2021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农科院进行。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山区林豆间作中受到荫蔽的小豆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在试验中设置遮荫25%、50%以及不遮阴这三个遮荫强度模拟林下光照,对6种小豆(渝红2号、冀红13、保红8824、唐山红小豆、白红9号、龙小豆3号)的农艺性状、生理指标、产量、籽粒品质等22个指标进行了测定,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究了遮荫处理对小豆产生的影响,筛选出了产量
学位
河北省近年接连出台《河北省耕地季节性休耕制度试点实施方案》[1],将农业农村部试行的轮作休耕制度与省内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相结合,提出每年轮作50万亩,在河北中南部推行粮豆、粮油轮作,增加市场紧缺的大豆、油料供给。油菜作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饲用蛋白来源的重要经济作物,兼具观赏、肥用、菜用、蜜源等多重价值,是一种适合全价值链发掘的作物[2]。但是省内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不足,究其原因是种植油菜获取的
学位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健康越发重视,选择健康的食用油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高油酸花生油作为近几年的新兴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鲁花、金胜、狮球唛、淇花等纷纷推出高油酸花生油产品。河北省的加工企业也陆续推出高油酸花生油产品,但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度不高,究其原因与其品牌建设密切相关,其品牌建设正处于品牌化阶段。品牌是企业竞争的综合体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动力,加强品牌化发展,从而增强市场
学位
冀南地区是河北省五大花生优势产区之一,为河北省的花生产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冀南地区花生主栽区种植布局模糊、区域分散等问题,科学合理地规划冀南地区花生种植布局,实现冀南地区土地、气候等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冀南地区花生种植科学布局,促进河北省花生产业更好、更快发展。本文以冀南地区为研究区,通过GIS技术,利用冀南地区2001-2020年气象数据和土壤养分数据以及地形数据,建立冀南地区花生
学位
花生的营养和健康价值日益得到人们的关注,高糖甜花生在人们的饮食习惯中越来越受欢迎。子仁糖分是目前花生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花生糖含量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因素。糖是果实品质、风味物质的形成和其它营养物质的合成所必需的,糖含量水平不但对果实的品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还涉及到其它生理功能的代谢,例如促进果实的膨大、渗透、调控等。不同品种的花生子仁中所含的糖成分有一定
学位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位于太行山东部,河北境京广铁路内两侧,总土地面积约为20823平方公里,约是河北省总面积的11%,整体地势西北较高,东南偏低[1]。新乐市属于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中北部地区。通过往年数据测算显示,新乐市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29mm,且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的7、8月份与秋季的9月份。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新乐市春季气候平淡,昼夜温差差异性不大,夏季相对温度较高、汛期较长,秋天温
学位
学位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花生苗期和开花下针期遭遇干旱胁迫严重影响花生生长发育,最终造成花生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本研究选用27个不同株型、叶型和种皮颜色的花生品种,采取旱棚、盆栽和营养液水培3种环境分别对其开花下针期干旱胁迫的光合特性、SPAD值、WUE、百果重、百仁重、单株荚果数和出仁率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对其苗期的主茎高、第一对侧枝长、主茎基粗和干物质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利用隶属函数
学位
土壤细菌作为土壤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生长发育、抗病、抗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土壤根瘤菌能够与大豆共生结瘤,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铵态氮补充大豆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然而,土壤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容易受土壤环境、pH、植物种类、耕作模式等因素影响。因此,研究大豆种植前和开花期根际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筛选河北省优势根瘤菌并与其匹配品种,对提高根瘤固氮效果,减少氮肥施用意义重大。本研究将河北省生产上主推的2
学位
高粱是全球第五大谷物类作物,是世界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粱蚜是危害高粱的主要害虫,可以直接或间接的降低高粱的产量,给当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作物抗性品种是防治害虫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喷施农药是防治蚜虫最常用的措施,但长期施用农药会产生危害哺乳动、蚜虫天敌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发展。若能分析与抗蚜有关代谢物,进而筛选出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