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锦鸡儿在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这个包含典型草原和典型荒漠之间的生态过渡带上广泛分布,是当地灌丛生态系统的一个优势种或建群种,因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繁殖性强等特点而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项研究在鄂尔多斯高原从东向西按照降雨逐渐减少的梯度选取了五个生境,并选取呼和浩特树木园(T)作为一个水分条件的对比,从形态、生理、遗传多样性角度出发,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的隶属度函数分析方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以及种群遗传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水分条件下中间锦鸡儿种群的生态响应以及中间锦鸡儿的适应对策。研究结果如下: 1.中间锦鸡儿为旱生灌木,其形态特征表现出旱生植物特点,不同生境的中间锦鸡儿种群由于环境的长期作用形态结构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随着多年平均降雨量的减少叶片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气孔指数均有所增加,气孔深陷程度逐渐加深,角质层厚度有所增加,栅栏组织分化逐渐加强,栅海比升高,叶脉的机械组织分化逐渐加强。隶属度函数分析表明:各生境中间锦鸡儿抗旱性表现为Ⅴ>Ⅲ>Ⅱ>Ⅳ>Ⅰ>T,与多年平均降雨量虽不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总体趋势表现出一种干旱环境影响下的形态结构的改变。系统聚类分析表明:气候条件相似的生境植物的形态适应特点相似,反之差异明显。 2.随着水分条件的改变,各生理调节途径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也各不相同。两年测定比较,03年均显著高于04年,说明瞬时水分变化对中间锦鸡儿的生理代谢有显著影响。隶属度函数综合分析表明:各生境中间锦鸡儿抗旱性表现为Ⅲ>Ⅳ>Ⅱ>Ⅰ>Ⅴ>T,位于中间过渡生境的中间锦鸡儿从生理生化反应来看更加抗旱,对环境条件的变化更为敏感,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各生境的中间锦鸡儿生理适应性随着生境由东向西的变化表现出地理近缘性,Ⅰ、Ⅱ为一类:Ⅲ、Ⅳ为一类;T和Ⅴ各为一类,说明环境条件相似的生境中间锦鸡儿生理适应特点相近,反之差异明显。 3.采用简单重复间序列(ISSR)技术检测不同生境中间锦鸡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在扩增151个位点中,多态位点149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8.68%,说明中间锦鸡儿具有极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这也是中间锦鸡儿能够广泛分布的原因,可以大面积种植的遗传学基础。随着生境的由东向西的变化,中间锦鸡儿的Nei遗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