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以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国银行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金融体制的改革下,国有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同时建立了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多家股份制银行,成立了144家城市商业银行,构建了一个包含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复合型的银行体系。商业银行逐渐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规模、盈利水平、资本充足率稳步上涨。在2011年第7期的《银行家》公布的全球银行排行榜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进入世界前十,同时中国的上榜银行首次超过100家,打破了《银行家》杂志编辑部对中国上榜银行的数量在2020年才超过100家的预测。商业银行在取得辉煌成绩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激烈的竞争。自从2006年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纷纷入驻中国,与国内银行展开较量。尽管个别银行跻身于全球排行榜前列,但不等于中国的银行就可以与世界著名的银行并驾齐驱。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存在整体效益不高、资本充足率较低、盈利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较弱、不良贷款比例大等弱势。为了使商业银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成了当务之急。这不仅关系到商业银行自身的良好发展,也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关键的是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经营绩效不仅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同时也具有反映和预防银行危机的能力。因此,现阶段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两个:其一在于为商业银行提供一种科学适用的经营绩效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和现实状况相一致,为相关利益者者提供更为客观的信息,让其充分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其二在于通过对各家上市商业银行的评价,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找出差距,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弥补不足之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营绩效,提升竞争力。三、主要内容与观点全文共分为五章,内容分别为:第一章为导论。主要阐述了四个方面:一是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二是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三是研究方法,四是主要贡献与不足。本章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思路,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别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评价进行文献述评。第三章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理论体系。本章的第一节介绍了经营绩效与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的关系;其次,根据目前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具体现状,主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指标体系的维度;最后,研究了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适用性。本章和第二章的内容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为后文基于灰色关联法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研究做好理论准备。第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本章第一节根据第三章中选取的指标,构建指标体系。第二节选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宁波银行、招商银行等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以2009年到2011年的样本数据为时间窗口,样本主要来源于各大商业银行公布的年报以及《中国金融年鉴》等。第三节是根据所获取的原始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出排名,排名结果基本符合相关文献描述和实际情况。第四节是根据上节排序的结果,对样本银行进行横向分析,并对其中典型银行进行纵向分析。第五章为本文的政策建议与展望部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建议部分,分别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个角度提出,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主要针对如何优化不良资产、提高发展能力和规模经济,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怎样提高安全性、流动性、中间业务收入及竞争能力。四、研究贡献本文的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虽然目前关于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成果还很少,本文就这一方面进行了尝试,即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评价。灰色关联法解决了其他综合评价方法中依赖大样本且样本必须服从某种典型概率分布等现实中不太容易满足的问题。2、本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界定并选取了银行的财务指标,在样本数据的选取上,选取了2009年到2011年各指标的数据,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最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