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菌产孢培养基的开发及三个效应蛋白UvScd1、UvTcd1和UvNLP功能的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dou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曲病是由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引起的一种穗部病害,严重影响世界各地的水稻生产。本研究从稻曲病菌产孢研究入手,开发了水稻组织培养基,建立了诱导稻曲病菌产孢的方法。稻曲病菌在侵染过程中分泌大量的效应蛋白,本研究对其中的三个效应蛋白UvScd1、UvTcd1和UvNLP进行了功能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与PSB培养基相比,使用水稻组织培养基可以促进稻曲病菌的产孢。在供试的水稻组织培养基中,0.10 g/mL水稻幼穗培养基可诱导产生更多的分生孢子。对于其它浓度的培养基,水稻叶片培养基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分生孢子的产生,未过滤的组织培养基比过滤后的组织培养基诱导产生更多的分生孢子。在水稻组织培养基中诱导产生的分生孢子较小,但分生孢子的萌发和致病力没有受到影响。此外,水稻组织培养基可以诱导产孢缺陷菌株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本研究解决了稻曲病菌因多次转接或长时间保存后产孢退化的问题,可应用于稻曲病菌致病力和水稻抗性的测定。2.稻曲病菌在侵染早期大量表达的效应蛋白UvScd1可以抑制Bax和XEG1诱导的本氏烟叶片细胞过敏性坏死反应,表明UvScd1可以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UvScd1含有6个半胱氨酸位点,除127位半胱氨酸位点,其余位点突变后丧失了抑制Bax诱导的细胞坏死反应功能,表明这些位点是UvScd1发挥功能的关键位点。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UvScd1,可以促进辣椒疫霉的侵染;异源表达UvScd1促进稻曲病菌对水稻的侵染,说明UvScd1在稻曲病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过表达UvScd1的稻曲病菌能够使培养基pH值升高,同时发现UvScd1能够和水稻中的扩张蛋白OsEXP发生互作,说明UvScd1可能通过调节植物体内pH值促进稻曲病菌的侵染。3.UvTcd1是稻曲病菌中特有的基因,可以诱导非寄主本氏烟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过敏性坏死反应。在稻曲病菌侵染寄主水稻早期阶段,UvTcd1上调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稻曲病菌分泌的效应蛋白可以抑制UvTcd1引发的细胞过敏性坏死反应。以上结果说明,植物能够识别UvTcd1触发的免疫反应,但是稻曲病菌分泌的效应蛋白可以抑制由UvTcd1引发的植物免疫反应。与XEG1以及R3a和Avr3a引起的坏死相比,UvTcd1引起的坏死需要更长的时间。通过VIGS沉默BAK1和SOBIR1发现,UvTcd1引起的坏死不是通过这两个受体所介导。在研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过程中,通过酵母双杂交筛选到与UvTcd1互作的候选蛋白,对其中的18个候选蛋白进行一对一验证,结果表明,候选蛋白中有10个与UvTcd1互作,对应的候选基因分别为LOCOs06g51150、LOCOs05g41220、LOCOs10g08550、LOCOs02g06592、LOCOs06g43800、LOCOs03g08050、LOCOs02g56850、LOCOs04g45990、LOCOs01g09860 和LOCOs05g41172。4.在稻曲病菌中鉴定到一个2型NLP蛋白UvNLP,该蛋白含有302个氨基酸,包括8个半胱氨酸和一个具有分泌功能的信号肽以及NPP1保守结构域。UvNLP在稻曲病菌接种水稻后第三天高表达,在烟草上可诱导乙烯合成相关基因和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微弱的坏死。信号肽替换为Avr1b的信号肽后,可强烈地引起细胞坏死反应。这些结果表明,UvNLP在稻曲病侵染过程中早期发挥作用,为NLPs的功能解析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钩藤碱(rhynchophylline,RIN)和异钩藤碱(isorhynchophylline,IRN)是一对同分异构体,作为传统中药植物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中最重要和主要的萜类吲哚生物碱(terpenoid indole alkaloids,TIAs),它们因为具有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潜力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其重要的药理作用相比,钩藤遗传信息却知
学位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是我国珍稀二级保护植物,分布于热带至暖温带地区,是多年生落叶乔木,单科单属单种。杜仲是中国特有的优良经济林树种,不仅是中国传统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具有开发潜能的产胶植物,在它的果皮、树皮和叶片中均含有白色杜仲胶,又称古塔波胶。但杜仲胶生物合成机理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已发现橡胶链的延伸与橡胶延长因子(REF)和小橡胶颗粒蛋白(SRPP)有关,二者
学位
矮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是豆科(Leguminosae)沙冬青属(Ammopiptanthus)的两个物种之一。它分布区狭窄,仅分布在新疆乌恰县境内,并且是荒漠中唯一的常绿阔叶灌木。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对于研究新疆西南荒漠区系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矮沙冬青长期适应干旱、高温、低温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挖掘抗逆基因的较好材料。本研究以矮沙冬青为材料,首先研究
学位
马铃薯晚疫病是对马铃薯危害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会导致马铃薯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嫁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提高农作物抗逆性,然而,嫁接对提高马铃薯晚疫病抗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将高抗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简写Q)与易感晚疫病的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简写F)进行嫁接,探究嫁接对接穗晚疫病抗性的影响,以及接穗相关生理生化和基因表达变化的原因,以期解析嫁接对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影响的机理。研究取得如下结果
学位
沉积物-水界面(表层沉积物)是沉积环境与上覆水营养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在元素循环过程中起着“源”“汇”的作用。磷是富营养化的关键元素,磷的赋存形态、时空分布、迁移转化是地球化学研究热点和优先领域。随着近年来外源污染的有效控制,沉积物内源磷可能决定了富营养化过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物理及化学因素对沉积物中磷形态及迁移转化影响,而忽略了微生物、溶解性有机质(DOM)等生物影响因子对沉积物中磷素地球化学
学位
目的中国的“糖肾时代”已经到来,据统计,中国已有近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其中近40%的患者可以发展为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而在肾脏病透析登记系统的数据显示,DM已经超越肾小球肾炎成为新增透析病因谱的首位因素。由糖尿病引发的社会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值得深入探究。
学位
城市土地市场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合法化。随着城市土地市场化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土地尤其是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为了满足城市经济发展和乡镇企业发展的需要,地方政府在农村、城市边缘地段依法或非法流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只能隐形流转。与城市建设用地不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空间上比较分散,这样导致城市用地需求者与农户之间的谈判成本较高。因而,集体经
学位
甘蓝型油菜是一种重要的油料、饲料、蔬菜、绿肥和蜜源作物。近年来,随着国内各地油菜花节的顺利召开,油菜的种植给观赏旅游业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其观赏价值逐渐引起油菜遗传育种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对油菜控制花色的关键基因进行克隆和功能研究,将为揭示油菜花色形成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为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改良油菜花色,创造多彩油菜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橙花突变体O271和黄花材料Y4
学位
β-地中海贫血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之一,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发生突变引起β珠蛋白合成减少或者缺失导致的溶血性贫血。重度地贫患儿在出生大约半年后开始发病,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贫血、肝脾肿大、感染、发育迟缓、心力衰竭、肝衰竭等症状,患者如不经治疗多在5岁前死亡。人血红蛋白是由两条类α珠蛋白链和两条类β珠蛋白链组成的四聚体,在胚胎时期主要表达胎儿血红蛋白Hb F(α2γ2),出生前后逐渐转变为
学位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有一部分BPH患者需要手术干预治疗,而绝大部分治疗BPH的前列腺切除手术都不能避免前列腺部尿道尿路上皮的毁损,前列腺部尿道被覆的尿路上皮具有防止尿液中有毒物质渗透的屏障功能,尿路上皮重新覆盖创面的修复过程被称为再上皮化(Re-epithelialization)或尿路上皮再生(Urotheliu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