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从肿瘤组织的临床病理特征方面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二者在喉癌组织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的意义,为临床早期监测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以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施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喉鳞状细胞癌的标本64例,术前均未经放射治疗或化学治疗。另取18例癌旁距肿瘤1cm相对正常粘膜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4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8例癌旁相对正常粘膜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显色细胞比率和癌细胞显色强度分别对OPN和uPA的阳性表达数进行判读,再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以及肿瘤原发部位、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不同,分别对OPN和uPA进行阳性计数。利用统计学软件计算出各个对应组的x~2值和P值,比较对应组之间有无差异。根据喉癌组织中OPN和uPA共同阳性表达数,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看二者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有无相关性。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4例喉癌标本中OPN、uPA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62.5%(40/64)、65.6%(42/64);18例正常组织中OPN、uPA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1.1%(2/18)、0(0/18)。二者比较,x~2值分别为14.849和24.216,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中OPN和uPA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OPN与uPA蛋白在Ⅲ~Ⅳ期喉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3.8%和76.2%,明显高于在Ⅰ~Ⅱ期喉癌组织中的表达(P<0.05),并且二者在越晚期的癌组织中显色细胞比率及显色强度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中OPN与uPA的表达率亦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年龄、性别、部位及分化程度不同的对应组进行比较,二者表达均无明显差异(P>0.05)。喉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r_S=0.663,OPN与uP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OPN及uPA蛋白的表达在喉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且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的部位、分化程度无关(P>0.05)。OPN和uPA在喉癌组织中正相关表达,提示二者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协同作用。检测喉癌组织中OPN和uPA的表达情况可作为反映喉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有助于了解喉癌浸润转移的倾向,并为选择术式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