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本科植物根中硅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o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次报道了对高粱根硅质化内皮层中硅结合蛋白的分离、纯化、鉴定、定位及其功能的研究;同时还研究了硅结合蛋白在旱稻和玉米沙套形成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高粱根内皮层硅结合蛋白功能的研究通过氢氟酸处理高粱根硅质化内皮层,提取到与硅紧密结合分子量为103KD的蛋白质,称之为高粱根硅结合蛋白(Silica-Binding-Protein103KD,SBP103)。测定了SBP103N-末端的10个氨基酸序列,为:AELPQPEPQP。进一步查询NCBI的表达序列标签数据库获得其相应基因的EST序列片段,再以查询到的EST序列进行电子克隆,得到编码SBP103的基因序列。Blast比对发现SBP103与水稻叶片硅结合蛋白SBP117的相似性为79.68%。SBP103能够被SBP117抗体特异性识别,说明二者为同源蛋白。体外实验结果表明SBP103可以诱导硅的沉淀,硅的沉淀量与SBP103的加入量和硅酸钠溶液自身的浓度都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且在pH值6.5附近蛋白对溶液中硅的沉淀效率达到最大。 2.硅结合蛋白与沙套形成关系的研究免疫印迹显示硅结合蛋白存在于旱稻沙套中,并通过SBP117的荧光抗体在旱稻根毛和根表定位到了硅结合蛋白。体外实验发现,硅结合蛋白可以紧密粘结土壤颗粒,说明该蛋白能够参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过程。在本实验中为了将根毛对沙套形成的作用与根冠细胞对沙套形成的作用相区分,采用10μm左右孔径的尼龙膜将植株与土壤分隔开来的方法培养玉米。实验结果显示,根毛与土壤颗粒紧密缠绕,形成新的团聚体结构,而且根毛和根毛缠绕的土壤颗粒都被硅结合蛋白荧光抗体识别,表明大量的硅结合蛋白存在于根毛表面及根毛和土壤颗粒之间,由此推测根毛能够通过分泌硅结合蛋白这样的有机大分子粘合剂,参与沙套形成的化学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棕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地为基础,选用1979、1991和2004年肥料定位试验所采集的土样进行研究,研究棕壤在不同施肥用量上的肥力变化趋势,了解在东北主要作物轮作
目前,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壤中养分有效性降低的现象日趋严重。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1988年建立的蔬菜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通过田间试
本论文针对朝阳地区水资源特点,农业用水和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以及限制节水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采用模糊聚类法,根据地区的自然情况,结合农业生产发展需要,依据各单元的地形地貌、水
该研究在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而有益的研究:(1)土地流转的相关理论研究.(2)分析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必
磷是限制作物增产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在磷矿资源有限和磷肥当季利用率低的双重背景下,提高作物对磷素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从植物磷营养性
水稻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单产最高、总产最多的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多的农作物。资源日益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典型的贫水国,人均水资源量只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