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韩动词及物性对比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a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及物性”就是动词带宾语的特点,因此,传统语言学把焦点放在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划分上。但随着动词研究的发展,发现动词的及物和不及物划分存在界限不清的问题。近年来一些学者认为动词的及物性在典型性上具有程度差异,并用功能语言学的“及物性”理论来解释动词的及物、不及物问题。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对汉韩动词的及物性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归纳了汉韩动词及物性判别标准,据此来判定汉韩动词及物性强弱。其中主要针对汉韩手脚类动作动词,进行了详尽的及物性判别及语料验证。结果发现汉韩手部动作动词的及物性明显高于脚部动作动词的及物性。对此我们认为,这是人类进化至今手的作用比脚的作用大而引起的及物性不对称现象。同时,还观察到汉语动词的及物现象较均匀,而韩国语动词的及物现象强弱差距较大。显然,在汉语里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界限较模糊,而在韩国语里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界限相对较明显。  在真实话语中,及物动词并非总带宾语,除了少数黏着性及物动词必带宾语外,多数及物动词都可以根据一定的语用和语义条件,可以隐含或省略。通过观察汉韩及物动词在真实话语和语篇中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情况,总结出汉韩及物动词的宾语隐现情况很相似。汉韩及物动词中都有必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和可带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只是它们在各自语言中所占的比例不同。韩国语中必带宾语的及物动词的比重多于汉语中,反之,汉语中可带可不带宾语的及物动词的比重多于韩国语中。  词汇具有离散性特征,因此,动词及物性也存在程度问题,具有及物性强弱的差异。这种及物性强弱现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就会不断的发展变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动词所支配的宾语范围扩大,这不仅产生了及物动词的及物性强化现象,也产生了不及物动词以及形容词的及物化现象。它们多数是由动词后面的句式(包括短语)缩略或部分词语的省略引起的必然现象。汉韩两种语言都有这种现象,但汉语里较普遍,而韩国语里相对较少。这是由于两种语言的语言类型不同而产生的结果。
其他文献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璀璨的巨星之一.他在诗歌、历史剧、小说、散文、文学理论和批评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并以诗歌和历史剧创作的巨大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
该文主体部分分别呈现了冯梦龙"趋真"和"适俗"这一矛盾而又真切的生存图景.南人气质和晚明人文主义思潮让冯梦龙在求真的路上显示出三个特点:神经精神,自我意识与以情为基础
该文以九十年代的平民电影为研究对象,全文分四个部分,对九十年代平民电影出现的原因、主题、成就及不足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该文认为:平民电影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它是政
字白父,广东省汕尾市人。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广州博物馆,广州美术馆画家,1980年移居海外。1989年起作为职业画家,游艺于中、港、台、东南亚、日本、美国、加拿大
该文的主要目的是在吸收已有成时的基础上对梁实秋的文艺思想理论加以爬梳,将梁 实秋的观点比较全面的整理出来,希望能对仍有价值的方面加以肯定,对谬误之处给予批判.全文按
“复合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倒扁梁楼板”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的专利技术(专利号:ZL95224061.0),由北京城建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施工的京都商业中心9号商住楼是该专利技术
该文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以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社团的主要诗人为重点,对台湾现代诗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进行整体研究.在比较分析时,既注重宏观把握与微观深入的结合,又注重
该文在闪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目录学、史学及史料学的观点,对《经籍考·集部》的解题进行宏观把握、综合分析,将它置于目录学和文学史的交叉点上,还原马氏以目录学形式探录文
该文依据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相结合的文学批评原则,全面审视新时期以来小说爱情主题的审美嬗变.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爱情主题经历了理想化、世俗化、商业化三个发展阶段,在审
前人把"道"理解成道路、理性、Logos、规律、整个的自然等,仔细与老子言论相比照,均有不合.由对西方神秘主义和实体概念的考察,该文将老子的道界定为神秘实体.由此出发,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