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经济社会承受着越来越重的抚养负担,中国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正处于“未富先老”的状态。国内消费需求的不足与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便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早在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举办的“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高级研讨会”上就指出“在研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问题时,应关注人口老龄化和社会保障体系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畅通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效果,而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渠道,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稳健发展。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试图从信贷传导机制的视角出发,在理清人口老龄化与信贷传导机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为疏通信贷传导的阻碍提供相关理论依据,以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本文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的理论基础,并从理论上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通过信贷传导渠道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机理。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原因,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系统介绍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我国2001年-2015年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TVP-VAR模型实证检验样本期内我国货币政策的效果变化,重点分析了衡量货币政策效果的时变脉冲响应值。之后引入老年抚养比作为人口老龄化的代理变量,与相关经济变量构建一个状态空间模型,通过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信贷传递渠道效果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渠道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最后结合本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就人口老龄化影响下,今后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发展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应更加注重利率渠道的使用,不断强化其作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第二,货币当局应将人口老龄化这个重要的因素纳入到制定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之内,排除信贷传导阻碍。第三,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当配合其他政策如财政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共同维护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第四,通过相应的人口政策,适当延缓老龄化进程。第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口的消费需求,释放老年人的消费潜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