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肠免疫研究霍山石斛多糖预防CCL4致急性肝损伤的机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ckta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山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草药,多糖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口服霍山石斛多糖有调节免疫、防治肝损伤和肝纤维化的功效,而且其免疫调节和保肝活性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经口服的霍山石斛多糖发挥免疫调节和保肝活性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免疫调节与保肝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这些免疫组织和免疫细胞构成了动物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粘膜相关免疫系统(GALT),GALT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与肝脏、脾脏等其他免疫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因此我们猜测经口服的霍山石斛多糖首先激活GALT,激活了的GALT通过血液和淋巴循环作用于肝脏和脾脏,间接实现调节肝脏和脾脏免疫的作用,同时我们猜测霍山石斛多糖的保肝作用也是以其对肝脏的免疫调节作用为基础的,本论文的目的就是验证这些假设。  口服霍山石斛多糖DHP15天后,从各实验组中随机取5只小鼠测定其肠道、肝脏和脾脏的相关免疫指标,分析经口服的DHP对肠道、肝脏和脾脏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其肝脾免疫调节作用与肠道免疫调节作用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口服DHP有调节肠道粘膜相关免疫系统、肝脏免疫和脾脏免疫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DHP被三氟乙酸全水解后丧失了免疫调节活性,说明DHP是以大分子形式发挥肠道、肝脏和脾脏免疫调节活性的;口服淀粉和右旋糖苷均无调节肠道、肝脏和脾脏免疫的活性,说明DHP的免疫调节活性具有结构特异性。用20 mgkg-1的氨甲叶酸抑制肠道免疫后,模型组和DHP低剂量组小鼠的肠道免疫组成细胞分泌促骨髓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肝脾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DHP中剂量组小鼠的肠道免疫组成细胞分泌促骨髓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能力、肝脾细胞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均没有显著差异;DHP高剂量组小鼠的肠道免疫组成细胞分泌促骨髓细胞增殖细胞因子的能力、肝脾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DHP对肝脏和脾脏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肠道粘膜相关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HP调节肠道免疫的作用与调节肝脏免疫的作用间相关系数R2肠肝=0.9353,调节肠道免疫的作用与调节脾脏免疫的作用间相关系数R2肠脾=0.9463,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各实验组剩余的5只小鼠用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分析DHP的保肝作用以及其保肝作用与肝脏免疫调节作用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口服DHP有预防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用20 mgkg-1的氨甲叶酸处理后,模型组、DHP低剂量组和DHP中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肝脏中MDA含量和SOD活性与溶剂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DHP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ALT、AST活性、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低于溶剂组,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溶剂组,以上结果表明DHP预防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其对肝脏免疫的调节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HP预防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与肝脏免疫的调节作用间相关系数R2肝肝=0.9359,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DHP单糖组成分析显示DHP主要由木糖、葡萄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四种单糖按照1.785:16.513:1:4.216的比例组成,不同于已报道的具有肠道免疫调节活性多糖的单糖组成,表明DHP可能具有一种新的调节肠道免疫的活性结构。
其他文献
催化活性位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反应活化能垒的高低及反应通道具有直接的调控作用。近年来,人们发现限域微环境对催化活性位结构及电子特性的影响显著,围绕金属催化剂的“界面限域”、孔材料的“孔/穴限域”、碳纳米管的“空间/电子协同限域”、以及晶体“晶格限域”等开展了诸多研究。其中,新型限域结构金属催化剂材料的合成及其活性位结构形成机制成为限域催化领域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论文首先采用镍铝水滑石(N
在内烯腈选择性催化燃烧(AN-SCC)过程中,Cu/ZSM-5分子筛催化剂展示出的非常好的催化性能(当温度大于350℃时,丙烯腈转化率达到100%,氮气选择性达到96%)。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原位红外实验方法(in-situ DRIFTS)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DFT)对丙烯腈选择性催化机理进行了实验和模拟分析。基于原位红外试验,本论文认为NCO是AN-SCC过程中最重要的中间产物。基于此,采用DF
本文利用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有机染料分子茜素红(ARS)与水滑石(LDH)进行组装,得到ARS/LDH自组装超薄膜(ultrathin films,简称:UTFs)。采用苯硼酸(PBA)和硼酸(BA)对超薄膜进行修饰,并对其结构形貌进行表征,研究薄膜在电化学传感和荧光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本论文以ITO玻璃为基底,通过层层自组装的方法,将茜素红分子(ARS)与LDH纳米片组装,得到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