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比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ls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下肢深静脉系统内血栓形成即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临床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骨关节外科领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joint replacement,TJR)的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造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患者下肢静脉中的血液非正常的局部凝结,一旦血栓形成,将明显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导致静脉血液流动障碍,属于常见的血管疾病。其一旦发生会导致下肢肿痛及浅表静脉的曲张,治疗不及时或者漏诊血栓时,已经形成的栓子有可能随血液流动运行至近端大血管,如果脱落的栓子进入肺部血液循环系统,将会造成致命性的肺栓塞,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骨科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不利于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方面,临床多采用包括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药物治疗以及配合功能锻炼,弹力袜、CPM等物理预防相互结合的方式,临床上已取得较好疗效,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率已有明显的降低,但是不管临床医生采取何种抗凝措施预防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仍然没有任何一种抗凝方案能够彻底的预防骨科人工全膝/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我们考虑是否可以采用不同药物相结合的预防措施,在控制并发症的同时以期能一步降低关节置换术后血栓发生率。低分子肝素属于抗凝血药物,因分子量小,故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预防血栓效果得到临床认可[3],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最新公布的骨科术后防栓指南将低分子肝素列为最佳推荐的预防围术期血栓形成的药物。同时首次将阿司匹林作为推荐药物之一。阿司匹林属于临床应用历史悠久的经典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很多领域都能看到阿司匹林的应用。但是在骨科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因为阿司匹林抗栓机理的原因,应用并不多,但是随着国内外对阿司匹林更深入的研究,因其廉价,口服无需注射,不需特殊监测等优点,人们开始重新重视阿司匹林在骨科术后预防血栓方面的应用[4]。我们设想采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与口服阿司匹林相结合的方式在预防关节置换术后血栓方面是否有更好的疗效。方法1.选定2015年8月2017年9月于本院首次接受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200例患者及接受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44例,女性196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4.7±2.5岁)。入组患者均符合人工全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手术的要求,并且已经排除了存在静脉栓塞性疾病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以及具有抗凝禁忌证或对抗凝药物过敏的患者。将所有入组的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平均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组(实验组),对照组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100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70名。实验组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100名,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70名。其中对照组男性75例(43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32例行髋关节置换),女性99例(57例行膝关节置换,38例行髋关节置换),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4.6±1.5岁);实验组男性69例(46行膝关节置换,30例行髋关节置换),女性97例(54例行膝关节置换,40例行髋关节置换),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66.3±1.7岁)。两组患者之间的身体质量指数、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式统一,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式统一,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于术后12h后开始接受抗凝治疗,其中对照组即单一应用低分子肝素组患者行皮下注射0.4 ml/支的低分子肝素钙抗凝,1支/次,1次/d,连续注射14 d;实验组即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组患者皮下注射0.4ml/低分子肝素钙,1支/天,1次/d,术后一天开始口服拜阿司匹林片,一次一片(100mg),一天一次,连续服用14 d天。3.手术后抗凝治疗后第7天对两组患者行影像学即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有无静脉血栓的形成;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天血常规及出凝血机制相关指标,统计不同抗凝方案对患者血常规以及出凝血机制的影响,包括:红细胞、血红蛋白、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D-2聚体,抗凝血酶,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对于严格抗凝治疗下依然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运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行基因检测,判断易感基因。4.所得数据校对后均录入SPSS 22.0统计学检验系统进行检验,计量数据录入形式为(x-±s),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录入形式为(%),采用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结果1.1单一运用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发生DVT的患者共76例,其中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组患者50例,其余26名为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1.2对照组除一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出现了大隐静脉血栓外,其余均为肌间血栓,其中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肌间血栓的病人出现同侧小腿肿胀的症状,其余均无明显临床表现,血栓出现在非手术下肢6例,其中膝关节组2例。髋关节组4例,双侧均出现肌间血栓的患者共6例,其中膝关节组4例,髋关节组2例。2.实验组结果2.1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阿司匹林组术后发生DVT67例,其中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组患者43例,其余24名为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2.2 1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形成肌间血栓的患者出现同侧小腿红肿症状,其余均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出现腘静脉血栓,其余均为肌间血栓。血栓出现在非手术侧下肢共10例,其中6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4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3.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行髋关节置换病例及对照组行髋关节置换病例肌间静脉血栓及近端大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0.05)。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率高于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7<0.05),根据术后七天患者血常规及出凝血机制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高于单一应用低分子肝素组,术后7天复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单一应用低分子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液学指标包括血常规以及出凝血机制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及对照组组内髋关节置换组与膝关节置换组术后7天血液学指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期间内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症状性PE或严重的出血性事件,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1.本次研究通过对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及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比发现,行膝关节置换的病人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行髋关节置换的病人,证明血栓形成与手术部位有关。2.通过药物结合物理预防的方式可以明显减少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血栓的产生,尤其是有临床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大大减少,但是无症状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依然较高。3.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与单用低分子肝素用于骨科单侧髋或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效果无明显优势,且联合用药可降低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含量,延长凝血时间;
其他文献
对森林督查工作进行分析,总结森林督查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旨在通过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针对性的整改方案,以充分发挥森林督查工作的执行价值,为林业调查工作的效率提升提供参
穴位呼吸法刘岗穴位进气法:多半用于排除局部瘀滞与邪气为主,根据中医学的原理:“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一个经。穴部位有疼痛,多半是病气积聚或气滞血瘀的结果。人体中有396个穴位,哪些
<正> 今天是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诞辰的一百四十周年.从1844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一直是在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各式各样的反动思潮作斗争,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各式各样的机会主义思想作斗争.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不断地获得了胜利,因为革命的实线证明了它的正确.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列宁就是在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的阶段.现在国际工人运动又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提出了一个新的神圣任务,就是要同现代修正主义,或者说新的伯恩斯坦主义,进行毫不调和的斗争
目的运用量表评价针刺配合脑得生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分为针刺配合脑得生观察组、针刺组、脑得生药物组三组,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指出托盘分拣机是分拣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其是否稳定、可靠,决定了物流中心整个分拣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托盘分拣机包含了机械、控制两部分,确保这两部分的稳定可靠,就能确
本文以京津冀一体化为研究背景,以河北省卫生人才为研究视角,分析其人才引进现状,探索其人才培养对策。现状中发现的卫生人才培养情况为:人才评价流程不完善、卫生人才培养制
本文从补充地质勘探方面综合分析入手,主要研究与解决矿区煤炭资源减少,深部地质构造复杂,工作面摆布困难,必须补充勘探增加对本区的控制程度。增加地质储量提高储量级别,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