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范围最广、生产量及消费食用量最大的食用菌。我们实验室发现,双孢蘑菇覆土中的优势菌是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ACC deaminase,AcdS)产生菌,该类菌可以降解蘑菇菌丝产生的ACC进而减少其乙烯的合成,从而促进双孢蘑菇的生长和发育。本研究旨在探索在覆土及覆土替代材料中添加AcdS产生菌恶臭假单胞菌UW4(Pseudomonas putida UW4)对双孢蘑菇规模化生产的影响,并从基因水平上证实AcdS产生菌对ACC的趋化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了不同基质制备恶臭假单胞菌UW4菌剂的效果。选择风化煤、东北草炭土、丹麦品氏托普泥炭土为基质,以品氏托普泥炭土为载体的菌剂有效活菌数达到8×10~8个/g,符合农业行业微生物固体菌剂的标准,而以风化煤、东北草炭土为载体的菌剂有效活菌数分别为5×10~4个/g和2×10~6个/g,菌数较低。2、共设六个覆土处理,分别是常规覆土、常规覆土添加2%的菌剂、常规覆土灭菌、常规覆土灭菌后添加2%的菌剂、蛭石、蛭石添加2%的菌剂。每个处理设三个小区,每个小区长2.4 m,宽1.2 m。实验表明,覆土材料中添加恶臭假单胞菌菌剂的处理菇产量均高于相应的未加菌剂的处理。蛭石中添加菌剂处理,与传统覆土相比,使用简便,用工少,出菇提早,出菇集中,无病虫害,产量高,增产35%;传统覆土灭菌后添加菌剂处理,与传统覆土相比,出菇提早,无病虫害,产量高,增产13%。3、在双孢蘑菇二潮出菇后,测定了不同覆土处理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六个覆土处理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分别为5.4、3.9、5.8、12.6、1.8、18×10~6个/g,分别占总可培养细菌数量的15.9%、8.6%、11.2%、18.9%、15.9%、18.8%。覆土中ACC脱氨酶产生菌的数量及总可培养细菌数量均与两潮菇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4、构建了同源重组敲除CheR基因序列的打靶片段。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发表的恶臭假单胞菌趋化基因CheR序列及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分别克隆得到其上下游各500 bp同源臂序列,同时以质粒为模版克隆得到四环素抗性基因表达盒序列。已通过重叠PCR将以上三个片段融合在一起,构建成用于CheR基因同源重组敲除的打靶片段,并通过电转化将打靶片段转入P.putida uw4中,以期构建恶臭假单胞菌趋化缺失菌株进一步研究恶臭假单胞菌对ACC的趋化性和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