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定量测定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弹性模量值,并分析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因子的相关性及预后特点,旨在探索IDC的生物学行为与SWE超声征象的相关性,加深超声医师对IDC超声表现的认识,为临床区别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更多信息。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乳腺实性病灶的病例,采用美国放射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ssociation,ACR)2013年制定指导超声诊断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BI-RADS)术语描述乳腺病灶超声征象。选择出BI-RADS分类大于Ⅳ级以上的病人进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病灶的弹性平均值(Emean),选择病理活检确定为IDC并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患者138例,均为女性,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49.33岁。记录其SWE弹性值结果和其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分析其与弹性平均值的相关性。结果:(1)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肿瘤的浸润范围与Emean值相关性0.523,呈显著正相关;组织学分级与E mea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5.480,P=0.000);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两组中与E mean在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38,P=0.000);E mean在CK5/6有无表达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36,P=0.000),可以认为无表达CK5/6组的Emean高于有表达组;E mean与 ER表达方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4,P=0.000),无表达组 E mean高于有表达组;不同 Ki67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31,P=0.000),说明阳性组E mean高于阴性组;不同临床分期与E mea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2.056, P=0.132);P5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1,P=0.149);不同C-erb-2与E mean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55, P=0.23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肿瘤的浸润范围、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CK5/6、Ki67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Emean值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IDC的平均弹性值与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指标有明显的相关性,较高 Emean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有较差的预后特征。乳腺癌的常规超声表现及 SWE测量 Emean可一定程度上分析其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为临床治疗及判断其预后提供影像学方面的根据,具备潜在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