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华主任从医30余年,医德高尚,学验颇丰,有幸为其弟子,收益匪浅。老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通过在中医理论方面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在继承的前题下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体系。老师尤其擅长于肺系疾病的诊治,故继承老师肺系疾病诊治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意义重大。1.学术思想渊源吕华老师学术思想的形成,渊源于长期坚持不懈的钻研经典理论和勤于临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通过不断的学习中医经典,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临床反复的验证,同时汲取先贤们的经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2.学术思想研究概述吕华主任多年来致力于肺系疾病的学术研究和临床实践,在专业上,勤学古训,博采众长,溯本求源,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精益求精,融汇中西,为临床工作所用,从而形成了自己关于肺系疾病独特的学术观念和学术思想。2.1分期论治,辨病-辨证相结合吕华主任在长期的临床实际工作中,认为肺系疾病大多存在疾病的发生、复发及加重,临床上可出现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稳定期。这与中医的对疾病认识的标本理论相吻合,治疗时需遵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故老师大致把肺系疾病分为三期:标实证阶段(相当于急性发作期)、本虚标实阶段(相当于慢性迁延期)、本虚阶段(相当于临床缓解期)。同时吕华主任强调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的过程,是既要辨病又辨证。在明确疾病西医诊断的基础上辨证,主要的目的在于把握疾病不同的证候类型,有效的给予治疗。在临床上强调西医诊断疾病的优势所在,在辨病基础上同时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并没有脱离中医的实质。我们需要借助现代医学的手段,深入对疾病的认识,并研究探讨中医辨证施治过程的科学内涵。可借助现代医学检查疾病的手段,使我们的中医辨病辨证更加精准,提倡西为我用、以中医为根本的思想。如老师在临床诊治慢性肺系疾病的过程中,在明确疾病诊断与病势阶段的基础上,或治本为主,或治标为先,亦或标本兼顾,应用现代医学角度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从中医学的角度进行虚实证候的调理,这样避免了治疗上的盲目性,并随病情轻重缓急之势,施予不同的治疗方法。2.2内外合治,注重肺肾的调补、顾护胃气在慢性肺系疾病的重要性吕华主任通过大量的中医经典理论的学习,以此为基础,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临床上对一些慢性肺系疾病往往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外治的方法治疗,除了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应用中药汤剂内服外,特色鲜明的是在一些慢性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常采用丸药、散剂、膏方制剂进行较长时间的内服调理;同时进行穴位贴敷、穴位埋线等方法进行“冬病夏治”,老师率先在青海地区开展在“三九”天则应用益肾活血膏等膏方进行慢性肺系疾病的“冬病冬治”治疗方法,通过大量临床患者的疗效观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和好评。老师同时认为在慢性肺系疾病中,疾病的根本大多为本虚标实,疾病的主要病位在肺肾,但往往涉及脾,因肺主气、肾主纳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提出肺肾调补、健脾顾护胃气的治疗法则。对于“调补”的理解,远非补肺、补肾那么简单,而是寓补于调,以调为顺。所谓“调”,其实包含了调畅、调理、调补等含义。肺肾调补法在慢性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如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稳定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等,通过治疗减少了疾病的急性发作次数或加重,有效地延缓了疾病的发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些具体的治疗方法和策略,体现了吕华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本质的领悟和对中医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充分发挥。2.3辨证论治,以通为用,以平为期吕华主任认为在中医的临床实践工作中,必须坚持中医最基本的的方法论和辨证观念,须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进行疾病的诊治。老师在辨证论治方面强调两个方面,其一必须坚持辨证论治,否则就失去了中医诊疗的独特性;其二必须动态辨证,强调应用中医的“恒动观”认识疾病的发展过程和药效变化。治疗强调应顺应肺的生理,祛邪达外,达到以通为用的目的。因肺主宣发肃降,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病久络脉痹阻等生理病理特点,针对以上属性具体的方法有通利肺气、通泄肺腑、通达肺窍等具体治疗方法。治疗的终极效果是依据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中医平衡学说指导疾病防治工作,使肺脏功能调畅,阴平阳秘,达到以平为期的目的。2.4“治未病”思想吕华主任认为“治未病”思想在慢性肺系疾病的防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治未病的思想包括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渐”的重要内涵,是利用了中医“天人相应”、“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观点,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而慢性肺系疾病患者往往具有在冬季病情加重,夏季病情缓解的特点,吕华老师采用自创“三健膏”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采用穴位埋线外治法、内服肺心夏治丸、参蛤河车胶囊等治疗慢性肺系疾病,正是采用了“治未病”的理念。老师通过治未病在慢性肺系疾病的防治中运用,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反复急性加重,延缓疾病的发展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起到了“医未病之病、医欲病之病”,“医已病之病”,“医之于无事之前”的作用。3.吕华主任治疗肺系疾病临床经验总结吕华主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肺系疾病的诊治,老师辨证准确,遣方用药精,疗效确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经。通过三年的跟师学习,对吕华主任大量的临床经验进行了系统的继承,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与研究,主要整理总结了老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缓解期的中医分型论治、应用膏方治疗慢性肺系疾病的思路与经验、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证治思路探讨、咳嗽的临证辨证方法,从而归纳总结老师治疗上述疾病的独特思路、辨治规律、临证特点等。4.对吕华益气化痰通脉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缓解期气虚血瘀证进行了临床研究临床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吕华主任益气豁痰通脉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缓解期气虚血瘀证进行了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方面、6分钟步行试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相关指标、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血流变学、肺功能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