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DHS加防旋螺钉与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对照研究目的:探讨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髓外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为临床上选择有效的内固定方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取14具股骨近端模型,模拟成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以动力髋螺钉(DHS)加防旋螺钉、经皮加压钢板(PCCP)固定,通过生物力学试验机用应力分析法,比较两种髓外固定方法的优劣。结果:实验证明载荷下应变、轴向压缩、载荷下股骨头水平及垂直位移、扭转刚度及失效载荷力学性能上PCCP优于DHS加防旋螺钉(P<0.05)。结论:采用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其固定牢靠,生物力学性能明显优越,是目前治疗除(A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髓外固定方法,这点在临床实践中也被证实。二、DHS、PCCP、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性研究目的:对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 DHS),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compression plate, PCCP)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anatomic lockingplate)3种外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创伤,并发症及术后随访进行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10年10月收治入院的245例分别接受DHS、PCCP、解剖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3例,女142例;年龄60~99岁,平均(77.4±4.6)岁。骨折分型(AO):A1型116例,A2型109例,A3型20例。手术分类:DHS组136例,PCCP组62例,解剖锁定钢板组47例。术前评估3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3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38例患者术后获得6~36(平均23.4)个月随访。PCCP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负重时间均优于DHS组及解剖锁定钢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住院费用较PCCP组及解剖锁定钢板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CP组术中透视时间多于DHS组及解剖锁定钢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1年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髓外内固定均有各自的优缺点,DHS适应于术前ASA评分<Ⅱ级的稳定型骨折,PCCP适用于稳定型及术前ASA评分≥Ⅱ级的不稳定骨折(除A3型),其下床活动早,术后恢复快;对于骨质疏松较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可以选用解剖锁定钢板,并适当延长术后下地负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