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脂肪肝患病和发病状况,确定脂肪肝患病高危人群,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和发病影响因素,为金昌队列人群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深入开展脂肪肝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集金川公司职工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健康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建立金昌队列,并于2014年1月-2015年11月完成一期随访。以金昌队列基线和随访人群为研究对象,统计脂肪肝的患病率和两年累积发病率,通过脂肪肝患病分层分析确定患病高危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影响因素,并估计各影响因素的优势比(OR)和95%的可信区间(CI);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影响因素,并估计影响因素的风险比(HR)和95%的可信区间(CI)。结果1.金昌队列人群脂肪肝患病率22.24%,男性27.79%,女性13.48%,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16.76%,男性19.08%,女性13.10%,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3.33%,男性5.40%,女性0.05%;随着年龄的升高脂肪肝患病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脂肪肝患病率在较高家庭人均月收入者、高油摄入者、缺乏体育锻炼者、患胆结石或两种以上胆囊疾病者、超重或肥胖者中较高;此外,男性患病率在干部、高文化程度者、饮茶饮酒者中较高;女性患病率在内勤服务人员、低文化程度者中较高。脂肪肝两年累积发病率7.90%,男性8.07%,女性7.64%,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6.69%,男性6.23%,女性7.42%,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0.47%,男性0.75%,女性0.02%;随年龄升高脂肪肝两年累积发病率呈双峰分布,但整体也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发病率55岁之前男性高于女性,55岁之后女性高于男性。2.病例对照研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危险因素为高龄、高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胆结石、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升高、尿酸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谷酰转肽酶升高、胆碱酯酶升高;保护因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患慢性胆囊炎和适量饮酒。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危险因素为高龄、家庭人均月收入≥5000元、高油摄入、患胆结石、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升高、尿酸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谷酰转肽酶升高、胆碱酯酶升高、总胆汁酸升高;保护因素为适量饮酒、患胆囊息肉和偶尔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男性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危险因素为高龄、高油摄入、饮酒、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升高、尿酸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前白蛋白升高、谷丙转氨酶升高、谷酰转肽酶升高;保护因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3.前瞻性队列研究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危险因素为高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升高、尿酸升高、血脂异常、谷丙转氨酶升高、胆碱酯酶升高;保护因素为偶尔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量饮酒;女性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为高油摄入、患胆结石、超重或肥胖、空腹血糖升高、尿酸升高、血脂异常、谷酰转肽酶升高;保护因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适量饮酒。男性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为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谷酰转肽酶升高,保护因素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4.金昌队列人群常见8种HBV感染模式中以大三阳、小二阳和小三阳三种模式的脂肪肝患病率最低,经Logistic回归分析小二阳和大三阳可使脂肪肝患病风险下降;四种HBV感染血清标志物中HBsAg和HbeAg阳性组脂肪肝患病率低于HBsAg和HbeAg阴性组。结论1.金昌队列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和发病率较高,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高家庭人均月收入、高文化程度、超重或肥胖、患胆结石、高油饮食、缺乏锻炼人群,以及男性干部、饮酒饮茶者和女性内勤服务人员、低文化程度人群为金昌队列脂肪肝患病高危人群。2.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影响因素不同,饮酒为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组分异常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3.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BMI升高、空腹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尿酸升高、高油脂摄入、高家庭人均月收入、患胆结石、谷丙转氨酶升高、谷酰转肽酶升高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规律的体育锻炼和适量饮酒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因素。4.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饮酒、BMI升高、血脂异常、谷酰转肽酶升高为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规律的体育锻炼为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因素。5.急性HBV感染可降低脂肪肝患病风险,未发现总HBV感染与脂肪肝患病存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