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磁位场可以被看做是不同尺度和展布的场源体引起的重、磁力场效应的叠加。位场数据处理解释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将场源体复杂叠加的重、磁力场效应进行分离,进而对不同场源体位场效应进行地质解释。常规的位场数据分离方法有窗口法、滑动趋势分析法、解析延拓法、正则化滤波法、正演剥皮法等。这些方法以一定的数学理论为基础,通常建立在理想的假设原则之下,因此应用这些方法对位场进行分离时,常常会由于实际情况与理想假设存在差别,而引起畸变。通常情况下,在进行位场解释时,以重、磁力异常的线性梯级带、等值线的规则性扭曲或异常轴的水平错动等标志识别地质体边界,但是这些标志常因地质结构和特征的差异、演化历史以及地质地球物理条件等的不同而不能明显的表现出来。因此,在确定地质体边界的研究中,除了对重、磁力异常平面等值线特征分析研究外,还应考虑利用重、磁力异常的转换场,如高次导数、方向梯度、褶积滤波、解析延拓等的特征来进行地质体边界的识别。然而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应用这些方法估计的场源体边界位置与实际边界位置常常存在着一定偏移,并且在不做位场分离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将不同尺度场源体的边界信息显示在同一张图上。MDA(Multiscale derivative analysis,多尺度导数分析)是以EHD(enhanced horizontalderivative,增强水平导数)为基础,将垂向导数对位场的分离作用与总水平导数对场源体边界的识别作用相结合,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做出一系列MDA图,识别出不同尺度的场源体边界。与常规位场分离及场源体边界识别方法相比,MDA没有对位场进行硬性分离,仅仅是通过相对地增强与选定参数相对应尺度场源体的位场效应,快速指向相对应的场源体边界,避免了位场硬性分离引起的畸变,完整地保留了异常信息。本文在分析研究MDA相关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单个地质体模型以及组合地质体模型,分析讨论了ISVD(integrated second vertical derivative,综合二次垂向导数)算法计算位场各阶垂向导数的稳定性,高阶垂向导数分离不同尺度场源体引起的位场效应的有效性,以及不同参数对MDA的影响。同时,以“肯尼亚LAMU盆地L2区块重力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项目为依托,利用MDA对肯尼亚LAMU盆地L2区块重力异常数据进行处理,识别出了研究区不同尺度的线性构造,并对其做出了解释,再依据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综合研究推断了研究区的整个断裂体系,并与依据常规方法推断的断裂体系相比较,分析讨论了MDA对于实际资料的应用效果,证明了MDA能够对位场数据进行有效的分离,并且能够有效地识别出不同尺度场源体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