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1年起,经过了10年的奠基,西部大开发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预计在2011年起的20年内,西部大开发将完成改善基础设施的初级阶段,并将进入冲刺阶段,通过对各方面政策的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在此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工程活动处于高速增长中,随之而来的工程伦理问题也逐渐突显。由于西部地区无论是在地理位置,经济状况,还是人文传统方面,与东部和中部地区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里的工程伦理问题更为复杂。在分析和解决这些伦理问题时,不能用单一的方式,而应采取多元知识结构的整合手段,以大工程观作为新的工程伦理研究范式,把工程实践看作一个多因(包含技术的和非技术的)制约的复杂运作体系,必须协调环境、社会、政府、法律、文化等多种因素才能付诸实施。这种范式转换不仅可以透视出以往研究中的一些缺陷,如过于关注工程师职业伦理所造成的“窄视”现象等,更可以为发现并解决西部地区基础建设工程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工程伦理问题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系统的可操作性对策。在伦理学中,工程伦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李伯聪教授就认为我们应将工程伦理学归类为“实践伦理学”,而非应用伦理学,所以在进行伦理学研究时, 应该从外部将其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由此看来,研究工程伦理学的方法必然是一种多元的,社会的、决疑的、哲学的、技术的和职业的方法,各种方法都能运用到里面去,这恰恰体现了大工程观的方法论。所以,在大工程观的视角下分析工程伦理问题会更加的全面,由于篇幅有限,文中仅对工程主体职业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三个主要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本文将会运用大工程观对两个案例进行多方面的详细分析,通过对第一个案例的分析来为第二个案例提供一定的经验参照,使第二个工程活动在实践中完成得更好。最后,通过对两个案例进行提炼总结,从工程伦理教育、行业规范、法律制度三方面入手进行思考,试图得出可普遍适用于其他工程伦理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