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水煤浆悬浮-流化的燃烧特点,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颗粒速度、浓度、压降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流化风速等于2.57m/s,循环质量流率为0.58kg/(m2·s),一次风量为480m3/h,二次风量为313m3/h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颗粒浓度分布、压降、流化状态、循环都达到一个较稳定的水平,由下而上呈现为鼓泡区、快速流化区及顶部的涡流区,且呈现中心区域为上行流边壁为下行流的典型环核分布。分别采用PV6A型颗粒速度测量仪、U型管、毕托管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稀相区内颗粒速度、浓度、压降的分布进行了较为全面、详细的测定,定性的分析了几种操作参数对压力场、流场和浓度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化风速决定炉膛内的压力分布,二次风与一次风之比对炉膛内的压力影响微弱,立管是循环系统压力分布的一个平衡点,它会自动调节堆料高度从而使系统达到新的平衡;二次风对稀相区下部颗粒速度的影响最明显,随高度增加影响减弱,二次风与一次风之比越高颗粒速度分布越不均匀,二次风的流入方向与开口位置也明显影响炉膛内速度、浓度的分布,质量循环流率增加颗粒速度分布更趋均匀,但质量循环流量受平均流化气速影响较大;稀相区浓度为中间最低、向边壁过度逐渐升高、在边壁处浓度陡然升高的内循环典型分布特征,边壁处的颗粒浓度约是中间区域的1.2~1.7倍,四个边角处颗粒浓度最大,随着高度的增加颗粒浓度略有增加;炉膛内平均流化风速增大炉膛内的颗粒浓度也会增加,但是当炉膛内平均流化气速超过V=2.77m/s时,风速增加浓度反而会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