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实践研究

来源 :李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mk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和物理学联系密切,物理学中很多规律和物理概念的表述和数学息息相关,可以说数学是研究物理的重要辅助功具。在新课改之后,教育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所以,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怎样才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提升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具有研究意义的。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第二章对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将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提出更符合心理学理论与学生认知的培养策略;第三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高中生运用数学方法对物理问题进行解决的情况,同时,对物理问题中运用数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得知很多高中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方面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在第四章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结合物理学史,增强数学应用于物理的认识;针对相应数学知识滞后于物理学习的情况采取数学知识先行组织,有效辅助物理教学的策略;对常用的数学方法进行汇总,使得物理问题解决能够举一反三;进一步强化数学方法,进而更好地解决物理问题;强化训练,加强数学方法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走出学习误区,避免解决物理问题纯数学化。文中的各条培养策略都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阐述说明。最后,论文通过教学案例,对以上策略的课堂应用进行了阐述。正文第六章,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并对未来作出展望。
其他文献
<正>课堂问题是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习发展需求,设计的具有探究性、层次性、引导性的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来完成对生物课程知识的学习。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与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现阶段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已经将科学思维培养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生物教师要重视对课堂问题设计的优化与改进,以探究性问题、关联性问题、递进式问题以及层次性问
期刊
期刊
学位
学位
随着计算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悄然进入到信息时代,各种智能设备和海量的信息化数据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更好的融入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就必须起到重要桥梁的作用,肩负起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2017年全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其中优化了课程结构、凝练了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这对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