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全部驱除瘤胃厌氧真菌的方法,来反证其在反刍动物营养中对纤维降解的能力,然后在体外进一步研究瘤胃内三种微生物种群在纤维降解中的相互关系,旨在更好地了解和调控瘤胃微生态,为开发粗饲料资源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1.驱除厌氧真菌对绵羊瘤胃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 本试验选用体重 30±1.82 kg 的蒙古羊与小尾寒羊的杂交一代公羊三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进行试验,采用 Ford 等(1987)的方法驱除厌氧真菌,监测了全部驱除瘤胃厌氧真菌后对瘤胃内环境、消化道不同部位纤维物质流通速率、流通量及消化率的影响,同时应用尼龙袋法测定其对稻草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部驱除瘤胃厌氧真菌后影响了绵羊瘤胃内环境指标和纤维物质的降解率。驱除真菌后显著降低了瘤胃内的氨氮浓度(P<0.05),而显著提高了 pH 值、微生物蛋白的浓度和原虫总数(P<0.05),同时使瘤胃内的 TVFA 浓度显著下降(P<0.05),乙酸浓度显著下降(P<0.05),丙酸浓度显著上升(P<0.05),乙丙比值显著下降(P<0.05)。另外,全部驱除厌氧真菌后,显著降低了瘤胃内纤维物质的流通速率(P<0.05),对于十二指肠和直肠的流通速率影响不显著(P>.05),除半纤维素(HC), DM、OM、NDF、ADF 的流通量显著增加(P<0.05),其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对消化道不同部位来讲,DM、OM 在瘤胃、十二指肠和直肠的流通量逐渐递减,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 DM 和 OM 在瘤胃和小肠被大量消化吸收,而 NDF、ADF、HC 在瘤胃中流通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直肠(P<0.05),而十二指肠和直肠中流通量差异不明显(P>.05)。运用尼龙袋法测定稻草各纤维物质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全部驱除瘤胃厌氧真菌后,改变了瘤胃内纤维物质的降解动力学参数,显著降低了瘤胃内 DM、NDF、ADF 的降解速率(P<0.05),显著提高了三者的消化延滞时间(P<0.05),显著降低了稻草 NDF、ADF 的降解率,而 DM 的降解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厌氧真菌主要影响纤维物质的消化。<WP=3>2.瘤胃内真菌、细菌与原虫在纤维物质降解中的相互关系 本试验以稻草为培养底物,选用四只体重 30±2.88kg 的内蒙古土种绵羊,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供采集瘤胃液,运用批次培养模拟人工瘤胃,使用化学物质有目的地驱除原虫、细菌、真菌中的一种或两种,共形成 7 个培养体系,分别是细菌组、原虫组、真菌组、全混合组、细菌加原虫组、细菌加真菌组、原虫加真菌组,研究结果表明,全部驱除真菌显著增加了培养液中细 菌 和 原 虫 的 总 数 (P<0.05) , 全 部 驱 除 原 虫 显 著 降 低 了 真 菌 的 总 数(P<0.05),而细菌总数有上升趋势,全部驱除细菌显著降低了原虫总数(P<0.05),而密毛虫和头毛虫比例上升,同时真菌总数也有上升趋势。说明细菌与真菌之间存在着某种拮抗作用,原虫与真菌之间真菌更多地依赖于原虫,而原虫更多地依赖于细菌才能维持稳定的菌群。 从纤维物质降解情况来看,单一培养任何一种瘤胃微生物种群,对纤维物质降解的作用均极显著地低于三者的混合培养(P<0.01),而细菌与原虫的组合使纤维物质降解率较单一培养显著提高(P<0.05),细菌与真菌的组合培养较细菌单独培养有所下降,真菌与原虫的组合较真菌单一培养显著增加(P<0.05),与原虫单一培养没有差别,且所有两两组合培养的纤维物质降解率都较三者混合培养要低得多。 从产气量、CMCase 活性与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关系来看,产气量最大的组是细菌加原虫组,而 CMCase 活性最大的组是原虫加真菌组,而纤维降解率最大的组是全混合微生物组,说明在不同微生物培养条件下,纤维降解率与产气量或 CMCase 活性之间并不总是呈直线相关。 从瘤胃代谢情况看,无论是单一培养还是两两组合培养,发酵程度均较三者混合培养不同程度地下降。VFA 的变化规律类似于纤维物质降解率的变化规律,而氨氮和微生物蛋白与 pH 值的变化对于不同培养体系高低顺序不一样,显示了不同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及对营养物质利用的不同代谢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