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模化经营对农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业已成为中国农业生产的趋势。然而,目前鲜有针对规模化经营对农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研究。本研究通过在产粮大省-山东省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CBA)等方法评估规模化经营对粮食生产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化肥、农药、灌溉能源投入,但增加了有机肥施用、秸秆还田量、农业机械油耗。规模化经营主体的小麦-玉米轮作和小麦-水稻轮作的平均作物种植面积为传统散户经营主体的97.3和45.9倍。规模化经营主体较传统散户经营主体降低了7.3%-25.2%的氮肥施用量。规模化经营降低了农药,灌溉能源等投入。  规模化经营主体较传统散户经营降低了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的碳排放。规模化经营主体粮食生产过程中的CFarca分别比分散农户低7.0%-20.9%。规模化经营主体小麦-水稻轮作的CFarea比小麦-玉米轮作系统高77.1%。小麦和玉米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氮肥的生产(40.0%-47.6%)和施用(28.2%-33.7%)。水稻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稻田甲烷排放(46.2%-49.6%)。  规模化经营主体在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相关农业管理措施方面优于传统散户经营主体,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也较强。规模化经营主体在采取浅层施肥,节水灌溉等措施方面的比例大于传统散户经营主体。不同经营主体采取的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应对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和病虫害的统防统治等方面。规模化经营主体年龄普遍低于传统散户经营主体且受教育程度较高,普遍拥有自己的专业管理团队,拥有大型农业机械并通过入股的方式发起或加盟当地的农机合作社,同时与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保持紧密的联系,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优于传统散户经营主体。  传统散户经营主体单位面积的净现值和成本收益率高于规模化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主体小麦和玉米产量比传统散户经营主体增加了4.0%-7.9%,而水稻产量降低了2.4%。传统散户经营主体各粮食作物种植的净现值均高于规模化经营主体,其单位面积的净现值分别比规模化经营主体高出23.8%-34.4%,其成本收益率比规模化经营主体高出101.9%-162.2%。  土地流转后农户的户均净收入得到了提高。土地流转后农户家庭年平均收入较土地流转前增力口了14.2%。土地流转后务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土地流转前的54.3%降低为9.8%,务工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由45.7%增加到53.2%。土地租赁收入占土地流转后年总收入的37.1%。
其他文献
大气中的云的种类多样以及其时空变化不均匀,地-气系统的收支平衡在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状态。地-气系统的辐射收支状态在全球气候模式(GCMs)的数值模拟中,也因为对云的宏微观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科技的更新换代,近年来的连锁经营企业已经遍布我国各地。连锁经营企业以其强大的规模经济效益而倍受广大经营者们的青睐,但在商品销售、资金监管、信息交换、人员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加强连锁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倍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联系实际的解决方式,以此来促进连锁经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有更好的经营成果。  关键词: 连锁
在1964年12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较长篇幅表彰了大寨的先进事迹,树立为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生产的典型,提倡学习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爱国家、爱集体的思想、风格。  12月26日毛泽东71岁生日时,请陈永贵吃饭,称赞他是“庄稼专家”,勉励他不要“翘尾巴”,对他寄予厚望。  就在这时,一篇反映大寨干部抵制“四清”运动,少报耕地面积的《记者反映》,摆
温室气体(CO2、CH4、N2O)和NH3的排放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化肥的施用等农业排放是重要来源之一。新型缓释化肥在提高化肥利用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其在减少温室
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的确认,关系到犯罪预备与未遂的划分,理论界存在有较大争议,先后形成了客观说、主观说和折中说,折中说符合主客观归罪原则,具有合理性.在司法实务中,应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