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ARX模式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line(○R) ARX-index,AAI)和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丙泊酚与咪达唑仑或芬太尼联合用药麻醉作用的效能.方法:1、选择20例ASA Ⅰ~Ⅱ级在下胸腰段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监测AAI和BIS.利用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评估镇静深度.当术者处理子宫或附件的时候,先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3min后每隔3min静注丙泊酚20mg,直至OAA/S评分达到1分.2、选择45例ASA Ⅰ~Ⅱ级在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的成年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单纯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2μg/kg复合丙泊酚组(FP2组)以及芬太尼5μg/kg复合丙泊酚组(FP5组),每组15例.全麻诱导时,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芬太尼2μg/kg或5μg/kg静注,4min后靶控输注丙泊酚,初始目标血药浓度(Ct)为1.0μg/ml,每3min递增0.2μg/ml,直至OAA/S评分达到1分.开始输注丙泊酚及每次调整Ct前行OAA/S评分,并记录当时丙泊酚的目标血药浓度(Ct)和效应室浓度(Ce),AAI、BIS、MAP、HR和SpO<,2>.结论:1、AAI和BIS均可监测硬膜外阻滞下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的联合镇静作用,且AAI价值可能更大.2、AAI与BIS均可监测丙泊酚单独或与临床全麻诱导常用剂量芬太尼联合使用时的镇静作用,但在达到呼唤反应消失时(OAA/S评分2分或1分),AAI可以监测芬太尼与丙泊酚之间的协同作用,而BIS则不能.AAI无法有效监测临床全麻诱导常用剂量芬太尼的作用,而BIS的作用则不确定.3、丙泊酚单独或与临床全麻诱导常用剂量芬太尼联合使用时,代表两个不同麻醉/镇静深度的AAI值均有统计学差异,而BIS则出现无统计学差异的情况,而且相邻两个麻醉/镇静深度的AAI数值范围出现重叠的情况明显少于BIS.另外,所测得的代表同一麻醉/镇静深度的AAI比BIS更趋向于基本一致.4、丙泊酚单独或与临床全麻诱导常用剂量芬太尼联合使用,达到同一麻醉/镇静深度,它的目标血药浓度与效应室浓度均随着芬太尼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且目标血药浓度和效应室浓度与麻醉/镇静深度之间的相关性均良好.另外,丙泊酚的目标血药浓度和效应室浓度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