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印象·武隆》看川江号子的传承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bv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江号子是川江船工在劳作过程中,为协调动作一致性而产生的一种民间音乐,这种单一的实用性到后来逐渐发展为实用性与表现性并存的局面,即川江号子不仅具有协调动作的功能,也具有表达船工思想感情的功能。川江号子凝结了川江船工的劳动智慧,是川江水系重要的文化之一。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动力船已经完全取代了木船,船工已经失去了为木船提供动力的作用。船工的隐退,也意味着川江号子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如今,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川江号子的发展尤为困难,预示着其有濒临消失的可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家和社会正在逐渐加大对川江号子的保护力度。而作为最典型、最成功的代表之一的《印象·武隆》,以其新奇的方式,将科技与旅游结合,打造一个保护和传承川江号子的完美载体,这种山水实景演出打破了传统的保护与传承的模式,为更好地传播川江号子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以民族音乐学、民族声乐学等角度来研究川江号子的音乐特色,以及其在《印象·武隆》中的传承特点,通过《印象·武隆》中的传承模式的思考,探索川江号子的多维保护与传承路径。文章分为五个章节来阐述: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文选题缘由及国内学者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同时也分析了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川江号子述略,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川江号子的内涵,包括川江号子的历史、音乐特征和文化阐释。第三章为《印象·武隆》概述,主要从创作过程和演出效果两个方面来介绍《印象·武隆》的基本情况,使得读者对于《印象·武隆》有着整体性的认识。第四章为《印象·武隆》中川江号子的传承特点,这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从音乐特征的角度来阐述川江号子在地域性、唱词、唱法以及曲调上的传承与变化。第五章为川江号子的发展现状及思考,包括川江号子的传承现状、生存危机及发展思考。旨在通过本文的分析,使得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印象·武隆》中川江号子继承特征,从中汲取一定的经验,推动川江号子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其他文献
以中国2010~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社会信任对社会责任与融资约束之间的调节作用,并通过社会责任的延续性划分验证社会信任在不同公司策略情况下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
为了检测猪血清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水平,用纯化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重组表达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了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ELISA的最佳工作条
本文以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概述为主要切入点,从CORBA系统、SCADA系统、电能量管理子系统三方面阐述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设计重点,着重探讨楼宇智能化监控系统的施工重点,以期
大数据时代,面对众说纷纭的大数据热,本文详细地解读了大数据可以替代抽样调查、大数据不重视因果关系、大数据放松了数据质量、大数据可以完全取代数据科学家、大数据时代先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