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率先提出了会计透明度的概念,自此会计透明度便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们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众多企业通过网络等新闻媒体发布大量信息,信息使用者们在追求信息数量的同时越来越看重信息的质量。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会计透明度并不高,上市公司信息造假案件不断发生,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提高我国的会计透明度一直困扰着理论界和实务界,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并且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外为改善金融市场环境做出了很多努力,提高会计透明度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而造成我国会计透明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研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透明度的影响,进而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揭示如何有效地提高会计透明度,使解决会计透明度不高的问题在公司治理方面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首先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本文选取了2009—2013年间在深圳交易所网站上公布了信息披露考评结果的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总计2186个观测值。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及监事会特征三个方面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选取了股权集中度、高管持股比例、股权性质、存在外资股、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监事会规模和监事会勤勉度作为本文的研究变量,分别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3年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为优秀和良好的公司数量整体上呈上升趋势,而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为合格和不合格的公司数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虽然上述两类变化幅度都不大,但是可以说明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透明度在缓慢地提高,只是会计透明度不高的事实依旧没有改变,因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都集中在合格而不是优秀。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会计透明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对会计透明度无显著影响;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会计透明度相对较高;存在外资股的企业与不存在外资股的企业相比会计透明度相对较高;董事会规模与会计透明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会使会计透明度降低;监事会规模与会计透明度之间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但监事会勤勉度与会计透明度之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与预期假设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