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铝基SCR脱硝催化剂的K2O中毒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to20099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氧化物是造成诸如光化学烟雾、酸雨及雾霾等污染事件的重要污染物之一,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当前脱除NOx最为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工业应用最为成熟的SCR催化剂多为钒基催化剂,但是由于V2O5的毒性和致癌性,其应用却受到了限制。CuO/Al2O3催化剂作为一类对环境友好的SCR催化剂因其高脱硝活性被认为是钒基催化剂的潜在替代品,但是由于其工作温区使其必须面对飞灰中的碱金属侵蚀,以及由于自身特性造成的脱硝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有必要对CuO/Al2O3催化剂的碱金属中毒及其脱硝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选择颗粒状CuO/Al2O3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K2O对铜铝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并对铜铝催化剂的脱硝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K2O的负载降低了CuO/Al2O3催化剂的脱硝活性,而烟气中的SO2对CuO/Al2O3催化剂的K2O中毒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K2O的负载会降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CuO的硫化程度;削弱了催化剂对NH3的吸附能力;SO2的存在会促进催化剂中CuO的硫化过程,增强了催化剂对NH3的吸附能力。  3.铜铝催化剂在运行过程中脱硝活性逐渐降低,最终达到稳定;CeO2的加入可以减缓铜铝催化剂脱硝活性的降低现象。  4.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聚集是其运行过程中失活的主要原因;Cu2+在进行大量SCR反应后逐渐转化为Cu+是其关键过程,CeO2的加入可以减缓Cu2+向Cu+的转化过程。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水中OH自由基引发的对硝基苯酚的降解机理及动力学问题.结合已有的实验结果,OH自由基引发的初始反应的中间体主要为4-nitrophenoxy和1,2-dihy
会议
提到西双版纳,让人不禁想起美丽旖旎的热带风光,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富饶神奇的自然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有机小分子晶体的载流子传输受到载流子跳迁和能带输运两种机制的共同作用。本工作主要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计算了电场对载流子跳迁迁移率的影响。由于量子核隧穿效应[1]降
  将电负性均衡模型与分子力场相结合,建立了氨基酸离子液体极化电荷模型,利用该模型我们精确计算了体系中每个原子的电荷及其随外场环境的变化.但在深入研究离子液体物理化
会议
近年来,我国远洋和船舶轮机自动化的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但货舱温度监控却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对此,设计及制作了一个基于DS18B20的温度实时无线遥测报告系统,该系统采用单工
  利用复合结构改善材料性能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1],考察了Ag{111}衬底复合Cu2O-CuO结构体系,发现其表面CuO{100}晶面较单纯的Cu2O-CuO体
春华秋实,时光飞逝.曾经懵懂的我,不知不觉已长成朝气蓬勃的少年.我有自己的思想观念,拥有和别人同等的人格与尊严;同时,和其他许多同龄人一样,我也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与问题.r
  本文通过量子化学方法对大气中乙烯基正丁醚(n-BVE),异丁醚(i-BVE)和叔丁醚(t-BVE)的羟基化反应机理做了研究.在 MPWB1K/6-31+G(d,p)计算水平上对反应中涉及化合物的几何
会议
本研究探索了用粘土材料为载体,通过对载体的氨基化改性而提高酶的固定化率,在配以聚乙烯醇凝胶包埋粘土微球制成复合性固定化酶的工艺。并将该工艺用于α-淀粉酶和木瓜蛋白
  X H(X=H,Si,B,C)键在化学转化,合成有机分子功能材料,作为氢源和新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等方面有重要潜在性[1 - 3]。为了探索B-H键的反应活性,我们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