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医学之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扁鹊研究对了解先秦、汉代医学史乃至整个中医学史的渊源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扁鹊医学的特点是诊脉和望色合参。从《史记》、《难经》及《脉经》等古籍中的扁鹊医学相关描述看,早期的诊脉法与经脉概念的形成有着密切之关系。从针灸出土文献亦可看出“脉”之病候与具体诊察手足“脉动”而获得的“脉象”都是融为一体的。在扁鹊医学的影响下,古人在诊脉基础上进行或灸或砭石或针的治疗,可能是使时人进一步发现身体上下经络腧穴联系的重要原因。经脉系统从雏形至成熟,诊脉在理论与实践中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史料与考古发现来看,扁鹊医学具有强烈地方文化的特征。扁鹊在微山两城等地汉画像石中的“扁鹊针灸行医图”均有着“人首鸟身”的形象,这是东夷古国与商民族鸟图腾崇拜的遗迹。众多文献与文物显示鸟图腾与太阳、风、方位及时令都有一定关系,而这种自然崇拜和早期中医学的起源与发展也有密切联系。   继承扁鹊脉学的淳于意为山东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以山东为中心的大汶口文化遗址是砭石出土最多的地方;近年来考古发现又显示山东泗县是生产砭石的重要发源地,这与《素问·异法方宜论》“东方之城,……其病皆为痈疡,其治以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的记载相契合。由此看来,鸟图腾文化、砭石、文献记载的针灸术以及扁鹊传说都盛行于东方沿海一带。这意味着扁鹊医学由原地方文化影响下的医疗技术,逐渐发展壮大并与其他地方医疗技术共同融入后世中医学的主流之中。   不少学者注意到汉画象石中的扁鹊图像应该与当地鸟图腾文化有关联。这些半人半鸟图像只被发现于燕齐一带。由这一地带具有悠久鸟图腾文化,及本地方士文化与术数文化相继盛行并对中原文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力的事实来推断,一种具有鲜明地域性特征的医学亦产生于此地,并很可能对后世的中医学影响甚巨,应该不仅仅是巧合。结合近几十年出土文献研究中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医学更丰富更多元化的面貌,可以较有把握地说,这种地域文化对孕育诊脉和针刺为主的医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样的涓流汇海的发展规律也并不奇怪。在交通与文献交流不方便的古代,技术与思想往往是先在某个小地区发展到很成熟的状态,再随着条件扩大到别的地区。扁鹊医学便是地方文化的产物,到了汉代,其思想与实践逐渐被融合到经典化的《黄帝内经》中。   现今我们只能从仅存文献的蛛丝马迹追溯与描述扁鹊医学这一历史上的医派巨擘。《史记》记载:“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修序,弗能易。”又,“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两句告诉我们扁鹊是精通方技、术数和脉的人,这应是我们研究扁鹊的启发点。从古籍目录书《汉书·艺文志》(以下简称《汉志》)的记载看,医经七家,即《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和《旁篇》。显然,《汉志》将“扁鹊”视为当时的重要医学“家”,与“黄帝”并列,而没有加以高低的判断。至今,扁鹊的医学并无传世比较完整的著作,只能从《史记》、《难经》、《脉经》等经典看出片段性的记载与痕迹。   《史记》比《汉志》早接近两百年,而前者提到几种“黄帝”和“扁鹊”的医书。这点说明《汉志》所记载的黄帝和扁鹊的书是反映当时托名于圣人的世俗。《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叙述淳于意从公乘阳庆接受“禁书”或“禁方”,包括黄帝、扁鹊《脉书》等,这些书到底和《汉志》的《黄帝内外经》与《扁鹊内外经》有何关系,现在很难确定。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叙述仓公收“(阳)庆有古先道遗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也没有说,“黄帝、秦越人之脉书”,因此推测不是指代号为扁鹊的秦越人,而是指“上古”的扁鹊。我们依照目录学和其他史料,可以了解“扁鹊”是一种文化符号,其性质或者说文化意义和“黄帝”相似。   史料说明今天的《黄帝内经》是一本多元性的、综合的医书,而我们仔细研究后,不能得出结论说其医学有一种直线性的“进步”或“完善”。《黄帝内经》伟大正好在于它是结合、并立多种医学理论,而不是因为此书能成为一种特别整齐、没有内在矛盾的医学体系,甚至我们牵强附会将它作为中医的唯一的“理论基础”,反而是忽视它最大的价值。虽然扁鹊医学早已被融合到今天“经典化”的医经内,但我们根据上古文献的有关记载,还能够分析出当时人强调“扁鹊”的意义。
其他文献
父母的奋斗、上进程度和认知水平,才是一个孩子“成龙”的起点。  “望子成龙”是我最早学到的一个成语。自从我6岁那年,这个词就一直萦绕耳畔,不管是专家讲座、学校教育还是周遭的邻居,甚至是孩子们之间的谈话,总能带上一个“望子成龙”。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这个话题的热度可谓是有增无减,教育机构打出广告——“望子成龙,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学校老师口口声声称,“你们要争气,不要辜负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各
期刊
13岁的小强读初一,每个周五无论多晚也要把老师留的作业写完。周六上午补数学,下午补英语;周日上午学作文,下午拼命地完成补习班的作业。懂事的他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但他感觉实在太累了,每个周六清晨还在睡眼蒙眬时,就被拎出被窝,在不停的催促声中扒拉几口饭,冲出家门。  前段时间,小强因为压力大,一到周末情绪会有些低落,可无论怎样,周末必须得补习培优。小强父母觉得别人孩子都在补课,宁可省吃俭用也不能
期刊
曾经,我也像很多人一样,忙着追求、忙着奢求;曾经,我也像很多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出息、成龙凤。后来,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那次参加朋友的生日宴,朋友得意洋洋地让她7岁的女儿背英文。只见那个去年还很开朗活泼的孩子,像机器人般机械地念出一大串英文,大意是“我爱我的家,我家的成员和他们的职业”,诸如此类。看着女孩空洞的眼神,听着没有感情的声音,我感到毛骨悚然。为了进一步展示教育成果,朋友拿出手机,
期刊
只要家长善于挖掘发现,科学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够成才。  先天有素质 后天靠教育  今年三月份,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19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名单,原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鬲融榜上有名。  鬲融当年从唐山一中保送至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后进入“清华姚期智院士班”,曾经荣获“17科满分大神”的称号。   鬲融生长在一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家庭。小时候,高材生爸爸给他买来科普读物,母亲则陪伴阅读并且注
期刊
当下,人们已有丰富的物质条件来抚育培养自己的子女。如果说升学、择业等优胜劣汰的严酷现实是早期智力开发的原动力,那么“少而精”的感情与智力投资则提高了父母们“望子成龙”的期望值。其中,“六岁儿童的脑量已达到成脑量的90%”的研究结果,则无疑坚定了父母们对孩子早期智力开发的信心。于是,“第二课堂”空前火爆,琴棋书画等诸多领域挤满了幼小的身躯。  学习在儿童 功夫看父母  “第二课堂”的竞争,与其说是孩
期刊
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或教育机构就是对孩子成长负责,这样做就万事大吉了。其实,孩子也是需要精心培养才能成才的,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幸福。  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人  很多家长自诩非常爱孩子,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他们生怕孩子走弯路,于是循循善诱、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然而,家长和孩子始终是隔代人,家长的很多观念永远无法代替孩子的想法。  家长一直在自说自话地
期刊
心情好时,我对儿子态度也好,即便他做错了或开小差,我都是慈祥的母亲。一旦我心情不好,兒子也会跟着遭殃。  辅导刚上学的儿子做作业,着实让人恼火。儿子反应不慢,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一做作业,脑子就像被九头牛拽住一样,走不动也转不了,任凭如何跟他讲解,他也不明白。我稍微离开一会儿,他便多动起来,玩笔、折纸,动个不停。气得我总是吼他,有时控制不住自己,还要动手教训。   一天,我因为工作上的事搞得心情
期刊
“我是10岁小孩子,今年已读四年级。平时上课我不怕,最怕双休要补习。上午学弹琴,下午学英语。周日跆拳道,外带练毛笔。”江西读者裴平寄来了孩子写给她的一首打油诗。   教育减负,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事实上,随着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主管部门多措并举,学校减负已初见成效,课堂作业越来越薄,书包越来越轻,体育、美术等文体科目基本得到保证。然而,一边是课本变薄、提早放学,一边却是负担从校内转向校
期刊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不要做毫无意义的比较。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是孩子前进路上最大的动力。  世间有一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这是一段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我庆幸在女儿的成長道路上,给予了她全部的爱,陪着她放飞梦想,去发现更大的世界,去感受她的花样童年。我庆幸我用文字记录下了她成长的点滴,叠加起来近一米高的《宝宝成长日记》,不仅为她留下了成长的记忆,更让她看到了妈妈十年如一日的坚持,让她感受到来自家
期刊
看到了潜力无限的自己,以至于生活也跟着自信而美好起来。  一个月前,看到女儿的月考成绩,我有着说不出的震惊:数学成绩在班里算是数一数二,可再看物理、化学成绩,简直是惨不忍睹。我问女儿为什么偏科这么严重,女儿虽然自己也很苦恼,但依然坦然回答:喜欢的科目就考得好,不喜欢的,上课都懒得听。   “怎么可以这样?”我责问女儿,“学习还分什么喜欢不喜欢?你喜欢的考得再好,别的考得不好,也没有用呀,要想以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