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方位词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属于专书语法研究。《水经注》成书于公元六世纪,时值南北朝末期。该书以水道为纲,详细记载了河道的历史变迁,河道流经地域的自然概况、军事交通、物产风俗、历史事件,甚至是民族和宗教的变革也详加记述,其内容涵盖地理、历史、考古、文化、军事、水利、民族、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可以称为一部举世无双的地理百科全书。同时,该书还是反映中古时期汉语发展水平的重要语料。中古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古汉语语法发展的关键时期,现代汉语的许多语法现象都可以在中古时期的文献中找到源头。《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资料保存较为完整,语言规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北魏时期中原雅言的语言面貌。方位词的产生则要追溯到商周时代,甲骨文中就出现了一些基本的方位词,可以说方位词系统体现了汉民族先民认知空间的特点。但是学术界对于方位词的研究则起步较晚,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现代汉语方位词,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都深受西方语言学的影响,甚至对其分属的词类仍存在争议。古汉语的专书方位词系统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因此,选取中古时期的地理著作的方位词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中古时期的方位词的发展轨迹,可以为研究近现代汉语方位词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脉络提供理论支持。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水经注》的主要内容、版本和研究价值,汉语方位词的研究现状、方位词定义的界定和文章的研究对象。第二章:《水经注》方位词分类及其源流考。将《水经注》中的方位词进行分类,对方位词的用法进行详尽的统计分析,利用图表进行总结归纳;考察每个单纯方位词的源流,通过与《左传》《论衡》《世说新语》中相应词的量化比较,描写其发展轨迹。第三章:《水经注》中方位词的语法功能与语义分析。考察方位词及方位结构的句法分布,分析方位词表义的“泛向性”特点,探讨成对方位词使用不平衡性的原因。第四章:由《水经注》的并列式合成方位词的语序看汉民族认知空间的特点,通过与英语的多范畴比较分析得出结论。第五章:结论。在对《水经注》方位词系统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方位词的性质、源流和发展轨迹、语法功能和语义特点做出归纳总结。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公共服务的不断发展,上海生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抓住机遇,通过引进和二次开发,打造出了集现代物业管理服务理念、方法和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
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的检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在使用项目教学法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
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了研究报告《大气棕色云——亚洲区域评价报告》(Atmospheric Brown Clouds—Regional Assessment Report with Focus on Asia),重点介绍了大气
气候学上把风向的季节性反转视为季风。经典气候学把1月与7月盛行风向差120&#176;~180&#176;作为季风的标准[1]。按照这个标准,地球上范围最大的季风区在赤道往北到20&#176;~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形成了以“扶贫先扶志、扶贫须扶智、精准扶贫”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扶贫工作重要战略思想。2017年以来,陕西省千阳县县委、县
2006年2月8日,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发表了美国第一个减少温室气体(GHG)排放的综合报告一气候行动议程(Agenda for ClimateA ction)。这项议程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制定的一套
为进一步提升师范院校党建育人工作实效,构建&#39;三全育人&#39;共同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学生德育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创业实践等层面进行了探索,切实构建高校
行人重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近年来非常热的一个研究课题,可以被视为图像检索的一个子问题,其目标是给定一个监控行人图像检索跨设备下的该行人图像.传统的方法依赖手工特征,
<正>工业4.0浪潮下,企业计划推行数字化生产,却因资金成本、信息互联及技术人员引进等问题而陷入瓶颈。为此,"CHINAPLAS 2019国际橡塑展"期间举办"工业4.0未来工厂",将透过落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至今尚未制定,本文对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标准予以探讨。同时,对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