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退耕16-20年间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功能研究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xinde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晋西黄土区典型退耕林地间土壤理化性质和水文功能的差异,选取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1994年退耕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P)人工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R)人工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Pinus tabulaeformis×Robinia pseudoacacia, P×R) 3种人工退耕林地和坡耕地封禁封育形成的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 SF)4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同时以耕地(CK)作为对照,通过退耕16-20年间不同林地的外业调查,室内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方面,随着退耕年限的积累,土壤密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土壤孔隙度、饱和导水率、有机质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但逐年变化差异不显著,除土壤颗粒组成外,退耕19年和20年较退耕16年则有显著提高;lm厚度土层土壤有机质,土壤孔隙度,根系含量和土壤饱和导水率:次生林>油松x刺槐混交林>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耕地。土壤根系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密度越小,土壤饱和导水率越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越大。(2)3种人工退耕林地和次生林水文功能方面,枯落物蓄积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最大和有效持水量次生林>混交林>刺槐林>油松林,且4种林分之间差异显著。不同退耕林地和耕地lm厚度土层的饱和含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次生林>混交林>油松林>刺槐林>耕地。综合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持水能力评价林地最大持水能力和有效持水能力发现,各林地的最大和有效持水能力表现为次生林>混交林>刺槐林>油松林>耕地,且土壤层的持水能力是林地水文功能的主要方面。通过研究地区退耕16-20年间不同林地的物理性质和水文功能的比较发现,林地较耕地有显著改善和提高,退耕效果最好的是次生林,其次是混交林,最差为人工纯林。表明次生林宜作为该地区退耕植被恢复的主要参考。
其他文献
该文在系统思想指导下,应用计算机模拟等高新技术,针对棉花生产战略北倾(到2000年新疆完成150万吨棉花)后的区域发展和生产对策,探讨了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在粮棉协调发展的原
以掖单13、西玉3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1996ˉ1997年,分别在通辽市和内蒙农牧学院农场,系统地研究了春玉米吨粮田、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铜、锌的吸收、积累、分配
该研究采用多种方法以含钾矿物及土壤作为培养物,用硅酸盐细菌作为培养基质来研究硅酸盐细菌对含钾矿物和土壤分解能力,对这种能力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同时,用生物钾肥
AUXIN BINDING PROTEIN 1 (ABP1)has long been proposed as an auxin receptor to regulate cell expansion. The embryo lethality of ABPI-null mutants demonstrates its
In addition to light and water, CO2 and mineral elements are required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Among these factors, nitrogen is critical, since it is ne
该项研究工作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用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施肥后灌水这一措施降低氨挥发的效果及其机制,以及氮肥种类和土壤性质对其效果的影响.氮肥施用量相当于纯N150kg/ha,
Carotenoids are pigments required for photosynthesis,photoprotec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f carotenoidderived hormones such as ABA and strigolactones.The caro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