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货币体系演进大致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在各个国际货币体系时期主流的汇率理论包括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以及资产市场说。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比较分析日本和德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汇率政策变化,便于探讨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之路。日本和德国同样在二战后几乎从零起步,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以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分别与美国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行业的贸易摩擦,受到汇率升值的压力。日本和德国应对策略有所不同,产生的经济后果也大相径庭,日本在经济动荡后陷入衰退,而德国却实现了经济的温和增长。着眼于我国,经济处于高速增长、持续发展的阶段,我们同样也面临着货币升值的压力。回顾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和汇率政策变化的历史进程,从1994年我国整体上确立了市场运行机制,实行人民币汇率并轨、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到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从2007年人民币大幅升值以应对西方金融危机,,到后金融危机时代,2010年我国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重新参考一篮子货币、引入双向浮动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目前,中美汇率问题日趋严峻,美国试图将全球不平衡的责任推向中国,将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归结为中美贸易问题,指责人民币汇率过低导致商品价格低廉以至于挤占美国市场,并意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这些无疑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此同时,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运行趋于平稳,再启汇率改革的时机成熟.有必要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基于这一背景,本文拟借鉴战后日本和德国货币汇率变动的历史经验,在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局势下,应对人民币升值,我国应始终坚持不能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国内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为首要目标;妥善保管外汇储备以实现其保值增值;推进区域同盟机制的建立、逐步实现区域内经济、贸易、投资和货币的一体化;提高人民币的公信力、扩大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有效利用外资、以加快产业升级换代,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